当前位置:

赧水情连载⑩|大磨洲 上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陈金良 编辑:贺银河 2023-03-20 16:58:30
时刻新闻
—分享—

1944年初,两个家庭出身悬殊、经历的苦难相似、年龄相差近十八岁的男女,没有恋爱,没有接触了解,仅仅凭着媒妁之言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五十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生活。结婚时,父亲置办了两桌酒席,宴请了富贵舅一家、媒人、姑奶奶一家、周东生夫妇和本满爷夫妇等,购买了五斤糖果散发给街邻们,婚房仍是父亲租住的布置一新的马栏上的阁楼。

新婚之夜,母亲望着小小的阁楼,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漂泊近四年的她,终于有了一个新家,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父亲望着年轻漂亮的妻子仿佛就在梦中,他想起了十来岁时去重升行送猪草,看到那高大宽阔的作坊,心中暗暗地想,这户人家真有钱。没有想到上天的眷顾,命运的安排,一个贫苦出身的孤儿,一个独腿的手艺人,竟然能娶上重升行的千金。

夜静更深,他久久不能入睡,轻轻地撑爬起来,左手枕着熟睡的妻子的颈部,右手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她细腻娇美的脸庞,细细自语道:“我会爱你一辈子,疼你一辈子,关心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新婚的妻子在梦中幸福地笑了。

深夜时分,本满爷身披棉袄手掌油灯慢吞吞地从前头的正屋走出来,准备给马添喂夜草,刚走到中间的空坪边,突然瞅见马栏旁边的草堆闪烁着丝丝火光,他心里一紧,大声叫喊“起火了,起火了”……尚未深睡的父亲猛一惊醒,急急推醒身旁睡梦中的母亲,焦急地说:“快起来,快起来,楼下起火了。”她听说起火,立马地翻爬起来。黑暗中,他们各抓起一件棉衣披挂在身,一个拄着拐杖,一个撑扶着对方颤颤巍巍地走下阁楼。

左右隔壁的邻居闻讯纷纷起床呼叫,人人衣着单薄神色紧张地端着脸盆提着水桶前来救火,大伙儿一阵手忙脚乱,正在蔓延的火势很快被扑灭了。

本满爷站在空坪上望着惊魂未定的新婚夫妻,高兴地说:“新婚之夜,天降大火,吉也,代秋,你家的日子肯定会红红火火,子孙后代必定发达。”

父亲连连点头称是,对着众人抱拳打拱,又是鞠躬又是道谢,一番客套后,人们各自告辞回家。

婚后,父亲的精力更加充沛,劲头更足了,衣服做得又快又好,名气外扬,客户越来越多,交货时间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冲着他的手艺,有的客户舍近求远,有的客户愿意等待。他昼夜不停拼命地工作已成常态,裁剪的布料依然堆积如山。

白天,母亲在店里学做副工,同时操持家务活。她包揽了采购、衣物被子的浆洗、内务卫生,精心料理一日三餐,餐餐有荤有素有汤。往昔常常瞎灯黑火息火冷灶的厨房从此火热了,真正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父亲全无后顾之忧,摆脱了男子无妻家无主的困惑,步入了成年男人的正常生活。

晚上,母亲在店里帮着操劳,陪伴忙碌的父亲。夜深了,疲倦了,她就扑在他的右腿上打瞌睡,睡着了,他轻轻地为她披上衣服,然后用身上穿着的围裙的下摆盖住她的头肩部,生怕心爱的妻子感冒生病了。夜色深深,夜幕沉沉,万籁俱寂,漆黑的坳街上,母亲打着手电筒,陪同着疲惫的父亲缓缓地走回家,雪白的电光、“咚咚”的拐杖声、清晰的脚步声、喁喁私语声、两个形影相随的身影为寂然冷清的街道带来些许生气,为冷气森森的寒夜带来丝丝暖意。街邻们常常取笑他是带女儿,人们哪里知道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真诚的情感流露,是一对同命相怜的夫妻相依相伴的爱。

父亲的生意太好了,交货期不断的延迟,也不是好事,有的客户经常催促,传播出去会影响店铺的信誉。他发愁了,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请同行帮工。一个星期后,裁缝罗麻子来到父亲的店铺。罗师傅,江西人,单身,中上个子,为人比较忠厚老实,裁缝手艺不错,因其脸上坑坑洼洼,人们都叫他罗麻子。罗师傅来后,吃住在店里。父亲和他一个裁剪下料,一个踩机子缝纫,轮流交换,人换机不停;母亲和副工齐心协力,飞针走线,工效大幅加快,交货快捷,生意愈加兴隆,收入日益增长。

掌管财务的母亲数着每天的进项,心中欣喜不已,庆幸自己在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找到了一个爱她疼她关心她又有一手好技艺的丈夫,一个值得相伴一生的爱人,尽管有点残疾,但也知足了。她心中暗暗地感谢媒人,感谢一生荒唐、一世玩世不恭的哥哥。

一天午后,富贵的小舅子张子祥来到陈记缝纫店闲聊,言谈之间,他介绍自己的一个亲戚前来学徒,碍于亲情,父亲答应了。来人是王茂田,十五岁,瘦小的个子,本分不多言,武冈县梂木山张家畔人。家中人口众多,他是老大,下有四个弟妹,生活贫苦。

茂田从小参加劳动,手脚勤快,一来就帮着师父师娘干活,生活又节俭,会划算。每次炒了肉食的锅,他都要用米饭烙一遍吃;工闲时,他用师父每月给的零用钱跑到街上买些鸡蛋煮熟后卖给牌桌上的人,赚得的钱存起来寄给老家的父母。他学艺很刻苦,练习缝衣基本功时一丝不苟,学习操作缝纫机时聚精会神,师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个毫无保留地教,一个扎扎实实地学,茂田的技术进步很快,是父亲最喜欢的第二个徒弟。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对美国重要的军港——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军损失惨重。次日,美国对日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中美英结成同盟军。1945 年春,美军对日实施越岛进攻,突破了其内卫防线,逼近其本土,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为挽救其覆亡的国运,日军垂死挣扎,发动了雪峰山会战。日军以十万精锐兵力准备进攻芷江机场,国军投入十八万全副美式装备的军队,在东安、新宁、武冈、绥宁布阵阻击,并沿着湘黔公路两侧,从邵阳资江西岸到岩口铺、芙蓉岭、洞口塘、江口、塘湾及溆浦县的龙潭布下了长达二百余公里的阻击线。国民政府组织沿途老百姓坚壁清野,疏散隐蔽。这就是邵阳著名的“走日本”。

三月下旬,日寇入侵的风声愈来愈紧,桃花坪街上的店铺陆续关门歇业,粮食或转移或直接抛入赧水河,居民扶老携幼纷纷往西向雪峰山脉深处逃难。父母心如火燎,慌慌忙忙地清理好行装,聘请了一个挑夫挑着分拆下来的缝纫机和裁剪工具,罗师傅和茂田分别肩挑手提棉被、衣物和炊具餐具,母亲背着夫妻俩的衣服鞋袜,父亲斜挎着装有积蓄的布袋,一行人踏上了生死茫茫的避难路途。他们沿着赧水河一路向西行色匆匆,经五马桥、关帝庙,渡赧水转道紫阳河、五里、翻越天子山来到武冈县磨家洲,当天落脚在一刘姓人家。

刘家男人是一个常年在水上漂泊的船工,其妻年近四十,高高的个头,长相俊秀,做事麻利,养育三女一男,家境一般。父母一行到来,刘家妻子很热情地接待了,煮饭炒菜,烧水给他们洗脸洗脚,安排住处,父母深受感动。因母亲与刘家同姓,便叫她嫂子,她的小孩亦称母亲为“姑姑”。

他们寄住了两宿,得知磨家洲只有十几户人家,男的基本上都是船工,长期在外撑船、放木排竹排,生活贫穷,且洲上交通不便,又无任何生活物资可买,不适合外来人生存。

第三天一早,他们告别刘家,继续沿着赧水河上游走了二里来地,渡过河又走了一段路程,远远望见前面有一大片郁郁苍苍的树林,一座座飞檐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其中。他们探问路旁的放牛老人,方知前方是武冈县大磨洲田家庄。

大磨洲是一个历经上万年赧水河冲积而成的沙洲,面积约五平方公里,洲上良田上百顷,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人们的生活普遍温饱。田家庄坐落在大磨洲中东部,三面赧水环绕,西边是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小山峰;河东岸耸立着巍峨壮丽的天子山,山上风光秀丽,山间流水潺潺,岸边断崖峭壁,壁立千仞;北岸不远处群山簇立,林木繁盛,古树参天,松涛声声,登山远眺,方圆二三十里一览无遗。此处河面不宽,约为九十米左右,最宽处不过一百二十米,岸边码头停泊着一只半截竹蓬的小渡船,艄公不时地摆渡行人过河;静静的河滩上偶尔有几个小孩在追逐嬉戏,给宁静的水乡带来丝丝生气;河水很清很清,清澈得一眼看到六七米深的河底。夕阳下,赧水缓缓地流淌,鱼儿在水中悠悠地游来游去;一个渔民独自坐在小小的月儿船中央,双手握着活动木桨左右轮番轻松地划着,船头上站立着两只白色的鸬鹚。渔民时而悠然自得地静坐观望,时而站起来撒网收网。

鸬鹚不时地展开翅膀交替跃入水中,一会儿,长长的尖嘴叼着鱼儿的它们又依次飞上小船,休息一会儿,它们又飞离小船,或展翅掠过水面滑翔嬉戏,或潜入水中捕捉鱼儿,如此循环不休。一幅山清水秀、安宁祥和的美景画面,一个远离喧嚣、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

田家庄的庄主田章橡,人称“谢胡子”。谢胡子时年五十五岁,身高一米七左右,仪表堂堂,平时喜欢穿着中长大衣襟上衣,性格豪气仗义,为人和善,没有一点架子。他家有良田近千亩,山林数座,三个大四合院,佣人佃农上百人,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大财主。

早年,谢胡子在武冈城里当警察局长,因围剿枪杀土匪过多而遭绑架,并施以重刑,其双腿被杠子压断后丢入地牢。地牢低矮,面积不大,仅二十来平米,阴暗潮气重,霉味刺鼻;横梁上悬挂着一盏小马灯,给昼夜不分的地牢带来微弱的光明;三个角落散放着一些稻草,为关押者睡觉之处。

夜半三更,他躺在稻草上似睡非睡,忽然看见一尊金光闪闪的菩萨向他走来,大声地对他喊道:“你还不快跑,明天要杀你了。”悚然惊醒,发觉是南柯一梦,他翻身又睡了。朦朦胧胧中,那个菩萨又一次来到他的身边,对着他呼喊:“你还不快跑啊,明天要杀你了。”再次惊醒后,他觉得这似梦非梦,非常蹊跷。在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他不敢大意,没有犹豫,睁开眼睛往四周扫视一番,阴暗的牢内空空荡荡,昏弱的灯光映射在墙壁上的形影,活像一个个鬼魅魍魉,寂然阴森,似身处阴曹地府。他不禁一阵寒战,稍稍定神,慢慢地翻转身子,双手撑地爬到地牢门口,用手轻推牢门,笨重的木门动了,露出几寸宽的缝隙,门外静寂无声。他又大胆地用力推了一下,门悄然大开。他伸出头四下观望,淡淡的月光下,地牢外、台阶上不见一个人影,心中一阵暗喜。他拖着断腿吃力地爬呀,爬呀……爬出了地牢,爬上了地牢的台阶,爬出了土匪的山寨。

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浩瀚的夜空,月色苍茫,繁星闪烁,月光像流水一般倾泻大地,落下陡峭树林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如同鬼怪一般。他不时地举头遥望星空,观察周边的地形,判明逃跑的方向,拖着一双断腿费力地向山下爬行。天亮时,他爬到了一个茅草丛生十分隐蔽的小山洞口,忽然,后面传来有人追赶的声响,且愈来愈近,说时迟,那时快,他就势一滚躲进了山洞。洞口窄小,里面深不可测,他强忍住饥渴和伤痛,静静地躺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眼睛紧盯着洞口,做好了随时同归于尽的准备。

过了许久,洞外喧嚷声渐渐远去,他仍然不敢声张,不敢动作。熬过了好几个小时,日上三竿,缕缕阳光射进窄狭的山洞,他的精神立时抖擞,一鼓作气爬出洞外。出了山洞,他又拼尽全力地往山下爬,爬呀、爬呀,爬到山下一片开阔地,整个人完全虚脱了、昏迷了,幸好被熟识的山民发现而得以搭救。

事后,他治好了双腿,毫不犹豫地辞官还乡。回到田家庄,他仗义疏财,建祠堂、赈灾民、架桥修路,种种好事善事毫不推辞,深得方圆数十里乡民的拥护和敬重,因而获得了“开明绅士”的名号。

父母一行五人径直来到田家庄,经家人通报,素不相识的谢胡子满面春风大跨步迈出院门,老远伸出双手,如同迎接久别的故友紧紧抓住父亲的胳膊,热情问探,恭手相迎;田家上下恭敬礼貌,迎坐沏茶。他亲自安排家宴,为他们接风洗尘;亲自安排最好的客房,最好的铺盖。无亲无故,初次相求相交,何来如此客套,令父亲满腹狐疑,大惑不解。

第二天,闲聊之时,他借着话题试探了一下,豪爽的谢胡子哈哈大笑。原来他早就听说父亲的缝纫手艺一流,多次想请他上田家庄为他们一家制作衣物,无奈他的名气大,生意好,他担心他不愿来到田家庄这个偏远的地方。可如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父母逃难来到这里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喜事呢,也说明两个人有缘分啊。

谢胡子发自内心的解说,让父亲好不感动,他立即吩咐罗师傅和茂田安放好缝纫机,铺好案板,做好缝纫准备。谢胡子一看架势喜眉笑眼,命管家从库房搬来各色高档绸缎和布料,又唤来田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十口人量取尺寸。父亲仔细察看了布料的颜色和厚度,根据季节和每个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用料,设计出不同的服装式样。他们四人整整做了二十几天,制作了七八十套各式男女夏装、冬装和春秋装。新颖的式样,精细的做工,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示在人们的眼前,给水乡山村的田家庄带来了新鲜感,带来了欢笑,也传遍了周围十几里地的村庄。

谢胡子高兴得不得了,开出了丰厚的工钱。国难当头,人人难过,他们逃难到此,人家热心收留,避免了风餐露宿之忧,且每天美味佳肴相待,怎么好意思接受工钱,因此,父母坚辞拒收。

■作品介绍

《赧水情》是一部以湘西南地区一个普通家庭近百年的经历为背景描写的自传体纪实文学。作者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以细腻的手法真实地描写在大革命、抗战、解放、土改、工商业改造、“大跃进”、大饥荒、“文革”、改革开放等中国近现代各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中一家普通百姓的生活;叙述晚清至民国初期名震宝庆的重升行由小到大、盛极转衰的曲折过程;叙说一个青涩少年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的励志故事;描述了一个寻常家庭的悲欢喜乐。

文中的故事有别于通常的作品,没有惊天动地的场景,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一件件平平淡淡的童年趣事引人入胜,一个个寻常百姓的生活故事紧扣人的心弦,真实的故事,生动的形象,令人感同身受。

作者以平民的视角探索人生,揭示人性,倡导真善美,激励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奋发向上 !

全文共有三十二章,长达三十五万字,时间跨越百年,重点着墨于1960 年代至上世纪末。这是新中国最艰难的时期,亦是跌宕起伏、动荡不安、百废待兴的年代,也是人们最为追忆的岁月。本站近期进行连载。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作者陈金良,笔名良木,汉族,1951年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高级工程师。下过乡,当过工人,进过名校深造,先后在大型国企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历任科研所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经理、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荣获过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国青年发明奖、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曾任全国和省轻化工类专业学会会员、理事,有一定的专业学术影响。《赧水情》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系其创作的处女作。

交流、预订图书请联系陈金良先生,电话:13272481951或16680560731(微信同号)。


■编辑留言

一本家书抵万金。如果你也想出版个人回忆录,或者个人诗歌、散文、书画等作品集,都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拥有优秀的编辑制作团队,帮您完成心愿。同时,您的优秀文稿,我们将优先刊载至快乐老人报或红网老年频道“记忆库”栏目,将您的宝贵经历、经验、人生智慧分享给更多读者。联系电话:19186980289或18673167072(微信同号)。

《赧水情》连载①| 难道这是一个假坟头

《赧水情》连载②| 父亲苦难的童年

《赧水情》连载③|逃亡

《赧水情》连载④|立业

《赧水情》连载⑤|缘份

《赧水情》连载⑥|重升行 上

赧水情连载⑦|重升行 下

赧水情连载⑧|少失怙恃

赧水情连载⑨|父母订婚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陈金良

编辑:贺银河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747/64/124664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