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
陈自绪,男,出生于1935年。1999年踏上助学之路的“90后”,如今依然奔波在助学一线。牵线资助的2223名困难学生中,已有499人圆了大学梦。受其感召,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纷纷聚集到他的身边。
在醴陵,陈自绪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位老人推着一辆自行车,为捐资助学而四处奔走,如期奔赴每一场“希望之约”,点亮了无数家庭的灯和学生的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助学老人”。
一人一车,25年助学风雨无阻
1935年,陈自绪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体会过寒门学子上学之难的他,深知唯有读书方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是苦孩子出身,家里兄弟姊妹众多,父亲早逝,只念了5年书就回乡务农了。”陈自绪说。
1999年,虽然家境仍不算富裕,但子女都已相继成家,在得到家人支持之后,年逾花甲的他便正式踏上了“资助贫困学生圆梦”之路。陈自绪骑着自行车走访学校和贫困学生家庭,自费资助贫困学生。但很快,积蓄就见底了。他深感个人的财力有限,于是开始像“说媒”一般,一边对贫困学生摸底探访,一边寻求爱心人士资助,为两方牵起爱心助学的“红线”。
为了方便在村落间奔走,陈自绪后来专门弄了一辆摩托车,车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风雨兼程欲何求,惟企学子成栋梁。就这样,一人一车,陈自绪25年风雨无阻,穿行在醴陵城乡。“早些年确实很困难,毕竟人家也不能无缘无故地信任你,后面我诚信的名气打出来了,大家也就愿意信任我了。现在正是学生放暑假的时候,也是我‘牵线搭桥’的最佳时期。”随着时光的流逝,尽管已步入耄耋之年,但陈自绪的助学之路并未因此而停歇。
499名受助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现在,陈自绪牵线资助的2223名困难学生中,已有499人圆了大学梦。
在陈自绪家的院子里,这辆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摩托车也早已锈迹斑驳。“政府部门担心我总是骑着摩托在乡下跑不安全,交警们也总说很担心我的身体。”陈自绪笑着回忆,“现在我已经不骑那辆摩托了,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生们的走访我总不能落下,所以一般都是身边的志愿者接送或是我自己打车。”
前段时间,陈自绪90岁寿宴上,27位被他资助过的学生赶回醴陵为他庆生。“今年生日,我线下收到了学生们的11400元礼金和礼物,线上也收到了大家的22570.9元的礼金。”回想生日当天,陈自绪的话语中充满了温度,他不仅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感恩与回馈的种子。“我也为学生们准备了回礼:50元回礼、2袋面粉、一个胜利的瓷杯等。一笔一笔钱我都记得很清楚,这些礼金我也打算都用于助学。”
陈自绪给学生们的资助金额一般是小学生1200/年、中学生2000/年、大学生5000/年。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固定的助学资金,他每次走访都会实地考察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些学生家庭有了变故或者新的负担,也会给予他们一些资金上的支持,“比如有一位上小学的张同学,除了她以外,家里还有一位妹妹也要上学,所以补助金额就变成了1000元一学期。”
陈自绪对学子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他力求做到以“信”立足、以“善”助人,不让上学路上的孩子们掉队,“每年打电话、印资料、为学生洗相片等费用七八千元,我全部都自己解决,对于爱心人士捐赠的资金,我也全部给了学生,不辜负社会给我的信任,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
年满90岁,仍然步履不停
受到陈自绪的感召,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也纷纷聚集到他身边。爱心人士吴小毛就决定追随陈自绪的脚步,自愿当起了“专职司机”,延续老人的助学梦。“我现在已经90岁了,有的时候力不从心,是他们在帮助我、护送我,减少了我很多麻烦。有需要的时候打电话给他,他都会尽力帮忙。”陈自绪说。
为了避嫌,陈自绪从不直接经手钱物,当资助人不方便时,就请老师和学校打票据或收条,他再转交资助人。他还制作了善款收发表,每一笔善款的收支都有详细记录,公开透明。“像这位爱心人士,我其实并不认识。”陈自绪从他那井井有条的文件中翻出了一张小纸条和表格,“他前些天通过丁又专的渠道捐赠了5000元,这5000元的每一笔流向,我也反馈给了这位爱心人士。”
在陈自绪的不懈努力和媒体的影响下,他的善行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爱心助学行列中,将爱心接力棒一路传下,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到他,希望能提供贫困学生名单。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陈自绪老人的助学梦,让这份爱与希望在醴陵大地上生生不息。
“家中人都很支持我的事业,我儿子女儿已经自立,有了自己的生活,而我也很感激于他们的支持。”陈自绪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总会有无穷的动力,现在我的身体还挺硬朗的,对于助学,我会一直做到我走不动为止。也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们,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如今陈自绪年满90岁,但步履不停,仍然奔波在助学一线。他穿梭在乡间小道,用他那并不宽厚的肩膀扛起了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走不动了的是大腿,停不下来的是大爱。”岁月似乎对老人格外宽容,他的身体或许已不再年轻,但他的心灵却永远充满活力。“全国最美五老”十佳品牌先进代表、“感动湖南”十佳人物、全省社会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第一届“最美资助人”……这些头衔和荣誉背后的,是这位老人一个又一个的十年。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株洲市老龄办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6/74/1458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