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之争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综合 编辑:武维利 2025-03-24 17:32:57
时刻新闻
—分享—

阿尔茨海默病能手术治疗了——许多患者家属都是被这个消息引到医院里来的。“手术后第一天,母亲的情绪改善特别多。”湖北武汉的患者家属卢光哲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在2024年12月,花费2.8万元做了一种名为“颈深部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英文缩写为LVA)”的手术。

LVA是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首创的一种淋巴显微外科术式。2018年起,谢庆平将其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这之后,一度停滞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当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LVA已在国内上百家医院开展,但这一手术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什么条件的患者适合做?手术真的有效吗?

2月27日,浙江省人民医院,郑有卯(左二)正为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做颈深部淋巴静脉吻合术。.jpg

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正为一名患者做LVA手术

探路  来自外科医生的一次偶然发现

2月27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医院淋巴外科及显微重建外科主任郑有卯的诊室里,1/3的号源都来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手术已经排到了12月,费用在5万元以内。

LVA不是一个新鲜的手术。1979年我国医生就开始将其应用于少量病例的淋巴水肿治疗。它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修路”——在显微镜下,将堵塞的淋巴管截断,接入静脉血管,让淋巴液改道汇入通畅的静脉,重建人体代谢废物的通道。2018年,谢庆平一如往常为病人进行LVA手术。术后,一位伴有认知障碍的病人反馈自己的“头脑清楚”了一些。2020年9月,谢庆平正式为一位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了颈深部LVA手术。术前患者卧床,不能正确对答,不能自主进食和控制大小便。术后9个月,谢庆平评估其恢复基本认知和生活自理功能。他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了一篇病例报告,认为这“可能是临床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的一种创新方法”。

2021年年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顾立强收到投稿。“因是新技术在新领域的临床‘探索性’应用,杂志编辑部本着积极、慎重原则,先后多次请上海、广州多位淋巴显微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审阅。”顾立强回忆,显微外科专家肯定了作者的创新探索,但神经内科教授审阅后均表示术前对患者的诊断证据不足,对该术式及其机制分析也有异议。这篇论文历经半年多的审稿修改,在3次专家讨论之后,认为“有继续探索的价值”,因此得以发表。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后来将这一手术评为2022年中国显微外科七大进展之一。但和阿尔茨海默病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神经内科专家始终对此持保守态度。

2023年,谢庆平频繁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交流分享这个“国际首创”的手术经验。谢庆平在自己创办的二级民营医院——杭州求是医院进行手术,费用是20万元左右,一些患者慕名而来。

问路  中晚期患者的新方案?

郑有卯是公立医院中较早开展该手术的医生之一。2024年5月,当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组建了一个近10人的多学科会诊团队,前往浙江向郑有卯学习这一手术时,功能神经外科的秦时强仍觉得“不太可能”。结果他们去病房看了患者,家属非常兴奋。“他们做完手术只有一天,就说进步非常大,强烈推荐我们开展。”回到山东后,秦时强向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着手筹备手术事宜。

2024年7月,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付晓红付费报名参加了谢庆平在苏州举办的手术培训班。一开始,他也说,“我们还是有点持怀疑态度”。两个月后,他为一个患病老人做了手术。术后,失忆已久的老人认出了自己的女儿。

“奇迹”的力量催人振奋。有医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分享成功案例,视频里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好起来了。

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后,马玟带着母亲先后跑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8家医院,很少有医生主动向她提起手术的治疗方法,但她还是决定要做。

“因为他们(医院)发出来的那个东西太吸引人了。”在浙江农村经营农家乐的许英霞说,很多人都劝她不要上当,但她觉得没有人能理解24小时照护者的心情。

截至今年2月,谢庆平已经完成600多例手术,宣称有效率在90%以上。面对记者,他展示了一些手术预后良好的病例视频,但回避谈论手术效果不好的病例情况,“人(和人)当然有区别”。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表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而言,仑卡奈单抗等药物能起到较为明显的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但对于中晚期患者,如果LVA确实能有良好的效果,也就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迷路  有家属直言手术没有效果

很多患者家属都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做的尝试。

2024年8月,蔡珍的父亲在西安凤城医院接受了LVA。蔡珍回忆,父亲术后2—4天的效果最明显:情绪变得稳定、平和、有礼貌;能正常与人交谈;100以内算术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目前,蔡珍父亲已完成LVA半年,总体情况相比术前有所改善。

但不同患者的术后效果存在差异。家住武汉的孔青表示,父亲术后1个月内有明显改善,但目前情况不是很好,自理和认知方面基本没有改善,“慢慢就不知道怎么找到洗手间了,有时候也不说要上洗手间,护理难度变大”。孔青坦言,手术还是难以扭转病情恶化的趋势。

在母亲术后刚醒的那几个小时,许英霞也发现确实不一样了。母亲盯着她,问:“你怎么牙齿都掉了一个?”以前她让母亲看自己,她连头都不转一下。但过了两三天,一切又恢复原样。医生让她再等等。直到现在一年多过去,许英霞终于认定,手术对母亲就是没有效果,甚至越来越差,“以前身板是直的,现在背驼得厉害,也不爱说话。这几个月来,母亲已经大小便无法自理”。

正路  手术究竟是否有效果?

更多的患者家属还在等待和观望。据上海仁济医院牵头编撰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统计,2021年,我国现有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为1699万例。

那么,LVA手术真的有效吗?秦时强表示,从他做的42例患者中,评估的有效率是60%—70%,“从目前有限的资料来看,短期效果是有的,但是长期疗效都不明显。说句实话,我现在也不认为这个手术就能够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临床试验,我们是在前进着总结经验,要对一切保持警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任振虎的评估更加保守,他认为手术的长期有效率可能不足四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伊龙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组织行业内专家,要求对这个手术的现状、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等内容进行评估。

因此,对于“手术是否有效”的疑问,四处求医的家属们能够得到唯一确切的消息是:可能还需要等待。(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综合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7/68/148116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