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彭臻玉
在手机主板恶意植入扣费软件,远程操控98万部老人机,从而实现“自动订购”增值业务进行扣费,涉案金额达347万元……据《检察日报》报道,今年2月,江苏常州金坛区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30万元,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8万元。近日,常州市中级法院对这起盗窃案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被植入恶意扣费代码的老人机,在悄无声息中沦为不法分子的“吸金器”,实际上并非新鲜事。去年,四川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网络案就披露,犯罪团伙通过手机主板植入木马病毒远程操控超千万部老人机,非法获利上亿元。如今再有98万部老人机“中毒”,足见这一顽疾背后已有成熟的作案模式和完整的黑色利益链。在个案告破之后,更应该审视的是如何从源头进行监管和治理,堵住啃噬老人机话费的后门与黑洞。
梳理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法不难发现,手机增值服务代理商和手机主板生产商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他们没有参与进来,恶意扣费代码便难以大规模渗透至老人机中。有鉴于此,通信运营商亟须规范增值服务的开展,对代理商使用、保管相关代码、参数应有严厉的约束和追责机制。主板生产企业也应完善和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内鬼”借工作之便参与违法行为。同时,相关部门更要加大对老人机生产厂家的抽查频率,提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相关检查工作除了覆盖物理层面的硬件安全,还要深入到软件层面的网络安全。
此外,由于此类恶意扣费程序具备相当的隐匿性,老人机用户常常难以及时发现异常并举报。就完善全链条监管而言,能否运用大数据筛查出扣费异常的对象,并及时进行跟进调查、回访,也应在监管体系考量之中。
当前,我国使用老人机的群体仍数量可观,一部功能简单的手机承载着无数老人与家人及外界的沟通,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设备成为烫手的山芋,更不能让老年人成为坐等被捏的“软柿子”。只有提升标准、细化规范、强化监管,才能构建更加坚实的防护网。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彭臻玉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5/66/1447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