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两会|戴茵代表:不能让中医养生保健谣言满天飞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刘祺力 编辑:武维利 2024-03-06 09:01:0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人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理论来源。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风靡,网络用户下沉,以中医名义包装的各类不实资讯混淆视听,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文化的健康传播,中医药科普亟须加强监管。

心声 伪中医知识泛滥成灾

我从事食品工作多年,退休后十分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我发现,如今网络平台上有一大批自诩精通健康管理、养生诀窍的“专家”“医师”,借用或误用中医术语,肆意传播“螃蟹和西红柿同吃等于吃砒霜”“中风就服安宫牛黄丸”“手脚冰凉是宫寒”等谣言,使得伪中医知识泛滥成灾。而这些并不具备行医资格或药师资格的伪专家,通过对中医药理论断章取义、生搬硬套,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最终推销所谓的健康管理套餐,甚至“祖传秘方”。我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中见到过不少老年人转发这些谣言,有的对此深信不疑,这实在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湖南长沙 蔡再兴75岁)

现状 平台自律是否有效待观察

记者了解到,就在今年1月,江苏启东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该案中的诈骗团伙假借中医名义,以祖传秘方、老中医在线坐诊等夺人眼球的字眼,在网络平台发布大量治疗静脉曲张、鼻炎、风湿、漏尿的不实广告,骗取全国4000余名被害人共计840余万元。

实际上,在中央网信办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中已经要求,对从事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要强化资质认证展示。一些网站平台此后也发布了《不支持医疗健康认证账号交由MCN代运营》等公告。然而,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以“养生保健”“医学科普”等关键词为标签的账号并不少见。有的视频主播身着“白大褂”,有的“鹤发童颜”,不少账号还显示通过了平台的身份认证,公开了主播所在的医院及职务。但翻看部分账号的具体信息,可以看到大多是经营机构所有,有些经营机构甚至无法查到工商登记信息,有的则是存在法律纠纷的小微企业。基于这些背景,相关账号主播发布的内容是否权威准确,让人生疑。

呼吁 科普需要更多正规声音

对于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中医药科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颇为反感。在她看来,当前在网络上开展中医药科普的门槛并不高,一些账号打着传播中医药知识的幌子发布虚假广告和保健谣言,大多是利用了平台的规则漏洞,或者在相关政策的边缘打擦边球。要让民众远离养生保健谣言,关键是要多一些宣扬中医药的正规声音,“当正规声音多了,人们自然就懂得判断了”。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编辑戴茵对这一现象也十分关注。她指出,中医药知识源远流长,一些看似很火的“科普”视频实则错误百出,严重误导人们科学防病治病,成为谣言的重灾区。这些谣言不能全部依靠受众去辨别、投诉,需要从源头上予以抵制。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戴茵提交了相关建议。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专门规章制度,要求必须具有中医药执业资格的主体才能通过网络账号发布中医药科普类信息,网站平台必须据此加强审核和监管。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该组织行业内专家对涉及中医药宣传的账号内容进行审查清理,严禁不实宣传和虚假宣传。同时,市监、网信、卫健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多部门协调的长效监管机制,并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采访、整理/本报记者刘祺力)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刘祺力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47/90/1361185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