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旧闻再度引发热烈关注,有专家报告预测2035年养老基金将结余耗尽,“‘80后’或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7月9日,人社部对此再度回应道,一季度发布会中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当时就明确表示,养老金的长期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
曾在上世纪90年代参与社保顶层设计精算工作的全民云董事长、中国精算学科精算领头人李政怀也公开表示, “80后”届时没有养老金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80后”以及所有参加社保的人肯定可以领到养老金!
领不到养老金不是真相,养老金承压才是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不例外。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远远超出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养老保险抚养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据彭博夕阳指数显示,2017年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一位退休者的养老金。也就是说,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创建了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国人养老观念逐渐从传统的“家庭养老”转向了“社会养老”,普遍认为退休福利来源主要依靠的应当是政府,造成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严重依赖第一支柱(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8152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80%;企业年金累计结存14770亿元,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比重约20%;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由于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规模极小。不难想象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长期缺位势必会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造成沉重的压力。
养老问题不能全靠政府解决,个人应提早规划
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逐步实施、养老保险潜在的缺口问题、养老护理服务体系的滞后等等新闻的频频爆出,无疑加剧了青年一代对未来退休生活的“不安全”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同方全球人寿联合发布《2018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发现,当下青年人较少地把退休生活与“休闲”、“自由”、“享受”等联系在一起,反之他们会对未来的退休生活表现出较为强烈的 “不安”、“疲惫”等情绪上的预期。究其原因,除了与当下生活的巨大压力有关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对社会保障体系不够自信。
如今,国民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所需要的养老资金也随之增加,许多人逐渐开始意识到光靠退休金,光靠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个人退休准备刻不容缓。
透过荷兰全球人寿最新发布的《2019全球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可以看到,经统计,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高于全球十五个国家的平均退休准备指数6.0。这反映出,国人在退休规划方面的意识还是依旧保持领先,懂得未雨绸缪。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