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10月26日|金融小知识:金融普惠+绿色赋能,共绘民生宜居新画卷

来源: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2025-10-25 20:48:05
时刻新闻
—分享—

防非湘守365网页版抬头_.jpg

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九月初六  乙巳年  丙戌月  戊辰日

金融普惠+绿色赋能,共绘民生宜居新画卷

在“双碳”目标与共同富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领域着力构建“普惠”与“绿色”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

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

在政策指引下,近年来,各地金融机构在个人消费、社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循环发展等场景中积极探索“普惠+绿色”模式,用一个个生动案例,清晰展示了普惠绿色金融如何服务民生。

10月26日.jpg

个人绿色消费:让低碳生活触手可及

个人是绿色宜居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践行者。不少金融机构通过优化消费信贷服务,让低碳行为切实转化为金融消费福利,提升居民参与绿色生活的积极性。

例如,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针对绿色低碳智能家电推出“智家分期”服务,在以旧换新国补基础上叠加“0首付、0利息、0手续”政策,大幅降低消费者购置门槛,有效推动了家电市场绿色循环;衢江农商银行开发“衢江个人碳账户”小程序,记录个人绿色支付、出行、生活等低碳行为,按碳积分划分客户等级,实行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三方面特惠激励,客户最高可享受3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和300万元的综合授信贷款额度。

社区绿色建设:夯实宜居生活基础

社区是民生宜居的基本单元,其能源供给优化、环境治理升级、绿色设施完善等工作,离不开中小微企业的参与支持。金融机构通过专项绿色信贷产品,为企业赋能,间接推动社区绿色项目落地,助力提升社区生态承载力与居住舒适度。

2023年,上海银行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上海首个“绿色普惠担保贷款”便是典型案例。该贷款面向上海地区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碳资产持有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可由此获得由银行提供的优惠绿色贷款,辅以政策性担保资源,以及配套的全生命周期碳资产管理服务。产品上线首年,即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监测、节能服务、污染治理、新能源制造等领域中小企业近百户。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产品规模超过3亿元。这些企业的技术与服务,正精准对接社区需求——从社区光伏安装到垃圾减量,从环境监测到节能改造,切实为社区绿色建设提供支撑。

乡村绿色振兴:激活生态富民动能

乡村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空间,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领域。金融机构针对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升级等需求,通过创新抵押模式、整合政策资源,探索 “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路径,助力乡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双赢。

以德清县钟管镇干村村为例,该村计划利用集体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却面临450万元资金缺口,浙江湖州银行突破传统抵押物限制,以“光伏发电收益权”质押模式,将未来20年预期碳减排收益纳入抵押物范畴,提升授信额度,同时借助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叠加财政贴息政策,为村集体节省超20万元融资成本。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200万度,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000吨,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增长三倍,更成功带动光伏组件维护、农业光储一体化等周边配套产业蓬勃兴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循环发展:资源与生态的协同改善

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等需求,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2024年发放全国首笔“塑料再生利用挂钩贷款”6000万元,用于陕西某环保企业产业园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项目建设,该项目年处理废旧塑料能力可达15万吨,实现了“减废即增值”的良性循环。2024年,贵州省联社出台《全省农信推进“生态账户”工作实施方案》,将“生态账户”作为“增信元素”纳入绿色普惠信用农户、绿色普惠信用组、绿色普惠信用村评定标准,仅仅一个季度时间,就在首批优化运用县域累计创建“生态账户”19万户,通过618.48万生态账户积分的转换应用,发放专项贷68.55亿元,为8.63万个人和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635万元,成功搭建生态与经济双向互通新桥梁。此外,一些金融机构还在电子废弃物回收、农业秸秆资源化等领域推出专项信贷,持续拓展循环经济的金融服务范围。

近年来,“普惠+绿色”金融始终以低门槛、强适配的特质,让绿色发展红利持续渗透民生肌理。随着政策进一步细化、金融产品创新迭代,二者的融合将不断拓展服务边界,覆盖更多未被关注的民生需求,让“绿色宜居”从理念真正落地为每个人可感知的日常,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持久的金融动力。

整理自:《中国银行保险报》、新华网等

点这里,获取更多天的“湘”守

一审:武维利

二审:鲍杰

三审:贺银河

来源: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54/59/153527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