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近年来网上有人发文称:清明纯属祭祀,应当深含悲情,不能互致快乐,只能道声安宁。
清明既是节日,节日自有娱情。何况过去清明节民间的传统活动,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拔河、斗鸡、射柳、蹴鞠(踢足球)等都是让人开心、放松的活动……针对某些网友强调不能互致快乐的说法,本人特别将清明起源、习俗、风情等等,用通俗易懂的六字韵文形式进行表述,谈些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清明
既是节气 也是节日
清明既是节气 也是节日名称
一年廿四节气 唯独只有清明
两大内涵含盖 兼具自然人文
节气标志物候 变化及其过程
同时反映时令 顺序循环运行
节日重在习俗 以及纪念内容
它和春节端午 中秋四节并称
成为传统佳节 列入非遗传承
国家特设假日 供人纪念娱情
清明斗指乙位 交节四月上旬
作为物候节气 周代开始形成
此时阳光明媚 正值江南深春
气候清爽温暖 景色更是宜人
到处莺歌燕舞 一片欣欣向荣
根据岁时百问 此时万物动萌
皆清洁而明亮 故尔谓之清明
还有一种说法 根据历书所云
是时万物皆显 可谓气清景明
取其清明二字 清明因此得名
另外一种说法 故事十分感人
相传春秋时代 晋国继位内讧
重耳为避祸害 受尽屈辱出奔
一次饿晕过去 介子名推倾情
自己腿上割肉 就地烤熟奉君
时隔一十九载 重耳做了国君
春秋五霸之一 著名晋国文公
执政大加封赏 唯独忘却介公
有人为介叫屈 文公羞愧万分
差人四处寻找 迎他上朝受封
介子居功不受 屡屡拒绝来人
文公亲自去请 介子紧闭家门
早已背着老母 躲进绵山林中
经过搜山寻找 不曾见其影踪
谋臣遂出主意 只好举火烧林
留下一方不火 意让介子逃生
孰料大火熄灭 介氏母子丧身
搜寻柳树洞口 掏出一片衣襟
上书血诗一首 表达无限深情
割肉奉君尽心 但愿主公清明
柳下作鬼不见 强似伴君谏臣
倘若主公有我 忆我之时省心
臣在九泉无愧 愿君勤政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 特将绵山更名
并把烧山之日 定为寒食节名
晓谕全国各地 禁火纪念介公
次年文公徒步 上山祭奠介坟
但看老柳复活 似见壮士英灵
遂将祭扫之日 定为节日清明
还将血书诗句 作为座右铭文
并将烧焦柳木 特意带回宫中
专做一双木屐 每天感叹介公
不时哀哉足下 足下成为敬称
同辈相互敬重 自此成为专名
此后每逢寒食 人们怀念万分
崇尚不图富贵 景仰誓不居功
从不生火做饭 冷食数餐以供
后世寒食发展 增加上坟内容
唐代清明寒食 专门放假半旬
便于官民扫墓 以示尊祖敬宗
到了宋元朝代 寒食逐渐式泯
寒食概念淡薄 清明地位上升
几乎取代寒食 专门墓祭先人
同时融合上巳 较早节日名称
将其祓禊踏青 一起融入清明
到了宋元以后 上巳匿迹销声
明清大体承接 前代旧制风情
清明重大节日 融合众多人文
体现中华民族 祖先信仰精神
遵循自然规律 顺应天地人伦
追求天人合一 讲究和谐共生
唤醒家族记忆 弘扬孝道亲情
清明作为载体 祭祀感恩先人
而且世代沿袭 礼俗不改初衷
形成礼俗文化 主题扫墓踏青
每逢清明时节 路上不断行人
无论身处何地 回乡墓祭先人
一般墓祭方式 两个内容组成
一是培添新土 精细整修坟茔
二是供奉祭品 烧香叩头谢恩
并且插挂幡纸 洒酒墓地中心
扫墓礼仪既毕 一家老小人丁
可以因时趁便 山乡野外踏青
或者邀友结伴 另行安排游春
清明民间习俗 除了扫墓踏青
还有多种活动 民间十分盛行
享受春天乐趣 调适人们身心
曾受普遍喜爱 当属放飞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竹篾糊纸而成
每逢清明时节 不论小孩成人
无分白天黑夜 总有风筝飘行
有的挂上灯彩 宛若闪烁明星
有的放上蓝天 有意剪断牵绳
任凭清风吹送 直至无影无踪
传能消灾除病 带来吉利运程
还有拔河运动 开始盛行军中
发明春秋时代 唐代十分流行
以前叫做牵钩 玄宗将它更名
拔河形象有力 更具比赛特征
成为清明习俗 最受百姓欢迎
清明晃荡秋千 古老而且娱情
最早名叫千秋 后为避讳改名
古用桠枝为架 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 改为踏板粗绳
不时空中荡漾 培养勇敢精神
最受儿童喜爱 就地简单易行
清明斗鸡游戏 古代更为盛行
一般清明开始 斗到夏至为终
中国斗鸡记录 见于左传书中
特别到了唐代 斗鸡进入宫廷
皇帝也爱参与 风流最数玄宗
还有射柳游戏 常在清明进行
明代杂书记载 柳挂葫芦悬空
葫芦中藏鸽子 当靶百步弯弓
但看鸽子飞出 高度判定输赢
还有蹴鞠游戏 相传黄帝发明
初为训练武士 用足踢球练功
又说起源齐国 当时临淄都城
齐国宣王在位 已经十分盛行
秦代一度沉寂 汉代又复盛兴
视为习武之道 军队宫廷流行
及至唐宋时代 清明最是时兴
水浒传中记述 高俅踢球有名
直到清代中叶 蹴鞠逐渐消泯
足球源于蹴鞠 完全得到证明
国际足球主席 阿维兰热声称
足球起源中国 蹴鞠便是雏型
由于社会局限 未能走出国门
后来传到欧洲 得益阿拉伯人
成为足球运动 英国最终完成
综上所述活动 清明内涵很深
不仅讲究浪漫 而且追求风情
近年互联网络 有人特发专文
清明纯属祭祀 应当深含悲情
不能互致快乐 只能道声安宁
既然成为节日 节日自当娱情
何况所有活动 本身体现开心
难道拔河蹴鞠 秋千斗鸡踏青
种种娱乐项目 也要含悲进行
然而千年事实 清明主题鲜明
感恩长存心底 礼俗代代传承
每到清明时节 天气乍晴乍阴
而且忽冷忽热 容易感冒伤风
仍应坚持春捂 厚薄搭配适中
但又不能乱捂 乱捂反而伤身
应据温差变化 保持相对平衡
深春容易犯困 注意保障睡眠
做到早睡早起 劳逸有度进行
经常开窗透气 室内空气流通
增加户外活动 锻炼项目更新
多听动感音乐 有助头脑清新
清明阳气生发 注意吐故纳新
春季与肝相应 保肝护脾养生
注意收散风热 散发寒邪积存
健脾扶阳去湿 饮食宜甘而温
切忌油腻生冷 不宜大热大辛
多食种子食物 柔肝养血舒筋
注意少食发物 诱发慢性病根
所谓发物即指 发毒助火动风
慢性疾病患者 务要特别小心
还有明前茶叶 养生最受推崇
养肝化痰明目 醒脑除烦清心
尤其绿茶效果 堪称防癌功臣
——作者李震之
【作者简介】
李震之,汉族,1940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区、县及省委、省直机关工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毅然辞职“下海”,专门从事国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多年来,曾在中央及地方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为有关单位及企业、个人撰写了大量的赋记、碑文。编著出版了湖南改革开放丛书《世纪风》《跨世纪的湖南》。和王俞合作编著出版了《韶山毛泽东》。近年又出版了《吟咏湖湘》《笔墨情趣》《情咏望城》上下卷、《撷英酿蜜》诗书赋选。现任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产业促进会副理事长等职。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李震之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8/83/1483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