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5月13日|金融小知识:《民法典》普及宣传之金融数据规范篇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2025-05-12 15:36:31
时刻新闻
—分享—

总抬头.jpg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四月十六  乙巳年  辛巳月  壬午日       从数据滥用到技术治理的《民法典》实践

大数据时代,金融领域的信息挖掘与处理深度嵌入社会经济生活,账户信息、交易流水、信用评级数据等敏感信息的不当收集、滥用甚至泄露事件频频发生。《民法典》人格权编中有关个人信息的规定有6条,包括对个人信息的界定、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及要求、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条款,《民法典》确立了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合理使用间的基本准则。

5月13日.jpg

民法典:构筑金融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的“四梁八柱”

1、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典化确认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该项规定以基本法形式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法律地位。

与此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明确要求“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该条款进一步确立了“最小必要”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收集客户信息时,必须明确告知用途且不得过度采集。

2、数据主体权利的体系化构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七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发现信息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该项规定赋予了自然人对个人信息的查阅权、更正权、删除权,使自然人能够以法定权利为依托,有效维护自身信息安全与合法权益。

这在马某与某银行的征信纠纷中得到典型体现:马某曾为朋友贷款提供担保,因银行未在保证期间内主张权利,其担保责任依法免除。但银行仍将该笔逾期记录报送至征信系统,导致马某信贷申请受阻。法院经审理认定银行报送不真实信用信息的行为构成对其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判决银行立即消除不良征信记录。

3、技术治理的合规指引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强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为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例如,浦发银行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相融合,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可信存证、共识机制等特点,实现在线融资业务与区块链的高度融合,确保客户贷款合同、还款记录等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微众银行、中原消费金融等机构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实现跨机构风控合作,既保护用户隐私,又提升风控模型效能。

技术赋能:从“被动合规”到“主动治理”

1、区块链:打造可信数据生态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重构金融数据信任机制。例如,浦发银行推出的“浦链e融”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区块链记录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交易数据,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信用穿透。数据访问权限由智能合约自动控制,任何修改需经核心企业、银行、供应商三方确认,从源头防止数据滥用。

2、隐私计算:破解“数据孤岛”与“隐私泄露”悖论

多方安全计算(MPC)、可信执行环境(TEE)等技术,使金融机构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开展联合风控。例如,翼支付与某消费金融公司开展反欺诈合作,通过隐私求交技术找出重叠客户,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补全欺诈标签。这种模式既满足《民法典》第1035条的“必要原则”,又提升了风控效率。

3、零信任架构:动态防御数据风险

零信任架构就是在不可信的网络环境下重建信任利用零信任概念和包含组件关系,制定工作流程规划和访问策略,其目的是防止数据泄露。例如,天津滨海农商银行推出“基于零信任的网络安全架构构建数字化安全敏态移动办公系统”,对客户数据访问实施“持续验证、最小授权”。员工访问客户信息需通过生物识别、动态令牌等多重认证,且权限随业务场景实时调整。2024年该行因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在监管机构专项检查中获评A级。

《民法典》的实施,不仅是金融数据治理的法治基石,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平衡“安全”与“发展”的关键支点。当个人信息保护从零散的规则走向体系化的法典守护,当技术治理从被动合规升级为主动创新,金融领域的数据生态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法治赋能”的深刻变革。

参考自:《河南日报》大河财立方等

点这里,获取更多天的“湘”守

民法典底图.png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098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