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四月十二 乙巳年 辛巳月 戊寅日
取非义之财,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
其取非义之财,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饥,鸩酒解渴。——葛洪《抱朴子·微旨》
注释:
漏脯:屋檐漏下的雨水滴在干肉上,古人认为时间久了肉就有毒。
鸩酒:毒酒。
取不义之财的人,不顾别人的怨恨,就如同吃有毒的肉、喝有毒的酒,用它们来止息自己的饥渴,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清朝乾隆皇帝宠臣——和珅,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贪赃枉法,横行一时,结果入狱,贪污的八亿两白银被查封充公,落得个身陷囹圄、倾家荡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张子善、刘青山等居功自傲而贪,结果也未能因对革命有功而被赦免,连性命都搭进去了……
“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再到职场,许多人披荆斩棘,凭借不懈努力,收获令人艳羡的成就,得以让父母安心,令家人骄傲。然而,在财色名利的诱惑面前,一旦丧失定力,做出错误抉择,所有的努力都将在瞬间化为泡影,此前的心血与汗水也都付诸东流。正因如此,面对诱惑,必须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始终牢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人生于世,“义”与“利”的冲突时有发生。若见利忘义,则易踏入贪欲的漩涡,在利欲的驱使下迷失自我,最终误入歧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贵在“明辨”与“慎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时刻保持自警自醒,面对权力、欲望和行动时,务必慎之又慎。坚守“不取不义之财”“仁义莫交财”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笃定前行。
整理自:《新时代为政修身系列政修十篇》、“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0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