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5月2日|财富名言录: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2025-04-30 13:23:16
时刻新闻
—分享—

总抬头.jpg

2025年5月2日,星期

四月初五  乙巳年  庚辰月  辛未日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大学》

注释:

争民:与民争利。

施夺:施行劫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财物只是不足挂齿的枝末。假如不重视德行的修养,而只看重财物的占有,就会不择手段地向民众巧取豪夺,侵占他们的利益和财富。

5月2日.jpg

在中国古代,道德与事业是君子毕生为之奋斗的两大人生追求,《易经》:“君子进德修业。”在对待道德与财物的态度上,中国人重德轻财,将德看成是一个人的根本。《左传》:“德,国家之基也。”道德历来都是人们修身养性、完善自我乃至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在面对利益的取舍时,古人崇尚“见得思义”,并将其视为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

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钱财是身外之物。若无深厚的德行作为基础,必无法承载外在的物质。做人如果不重视品德的修养,失去了道德的自觉约束,就会无所不为,在面临金钱的诱惑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攫取钱财,最终跌入“孔方兄”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历代的腐败分子,无不如此,最终断送的不只是金钱,甚至还有生命。

有德之人,正如有着稳健根系的树木,可以抵御歪风邪气的侵害,坚守初心不动摇,自然而然会获得他人的追随和支持。惟利是趋的石崇,热衷投机钻营、仗势劫财,最终家破人亡、三族被夷;同样是巨富,范蠡以德经商、乔致庸“信义为先”,他们对道德和财富有清醒的位次认识,最终结出不一样的果实。

整理自:《中华经典轻松读·大学》、“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

点这里,获取更多的“湘”守

民法典底图.png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095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