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星期三
六月十五 乙巳年 癸未月 己卯日
从“低息”到“负债”,警惕非法贷款中介
【案例】
“您好,这里是与银行合作的贷款中介,能为您提供低息贷款服务……”当手机频繁响起类似的推销电话,当社交平台满是“极速放款”“债务优化”的广告,你会心动吗?
经营服装店的陈女士遇上资金缺口,在网上搜索贷款信息时,看到“极速放贷”的贷款平台广告。陈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击链接联系平台客服,对方自称是专业团队,承诺可以帮她秒批20万元额度,但需要支付5000元“保证金”,该笔保证金在成功放款之后会退回给她。陈女士犹豫后转了钱,但客服随后反馈,声称在审核陈女士银行流水时发现,流水金额不太符合要求,需要再缴纳1万元“刷流水费”,只要完成这笔费用的缴纳,就能马上放款。陈女士转完保证金后迟迟没有收到放款成功的消息,联系客服只听见“客服繁忙,请稍候”,电话便再也无法接通。
急需资金周转的张先生也接到了一个自称与银行合作的贷款中介的陌生电话,声称能为他提供年化利率为3.6%的银行低息贷款服务。心动的张先生同意与该贷款中介进一步商讨,以便对方协助办理贷款。在提供个人信息和其他必要资料后,贷款中介为张先生伪造部分贷款资料,最后张先生成功通过贷款审批,在所有贷款文件上签署本人名字,并按约定支付贷款总额10%的费用作为中介服务费。然而,张先生在签署贷款合同时,没有充分了解贷款的具体条款,仅凭贷款中介的介绍就进行操作,在偿还数期贷款后,张先生发现实际的贷款利率远高于中介所承诺的费率,且还款周期也比预期的要短,导致他无力继续偿还贷款。
【温馨提示】
近年来,一些非法贷款中介通过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形式来吸引金融消费者贷款,除了“低息”“快速放款”“无抵押”之外,他们还会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所谓的“重组”和“优化”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个人信息也存在泄露风险。
湖南省委金融办提醒您,不法贷款中介严重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可能造成诸多危害,包括怂恿或欺骗借款人申请高利息、短还款周期产品,导致借款人无法及时还款,不仅影响征信更蒙受财产损失;通过伪造资金用途、流水、设立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贷款资格,导致借款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以“可为信用不良客户办理无担保贷款”为噱头,诱导借款人陷入AB贷款陷阱等。
大家在接到贷款推销电话或看到贷款广告时,不要盲目轻信,可向身边熟悉金融知识的人咨询,也可以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多方核实后再做决定。如有贷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渠道进行咨询和办理。若发现自己陷入非法贷款陷阱,要及时向警方、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求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整理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头条号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一展厚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940/61/1508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