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发挥老龄委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功能,全市老龄工作呈现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明显成效。
抓好“一个统筹”
抓好“一个统筹”,推动老龄工作机制从“新整合”向“心聚合”转型。一是重塑组织架构,促进思想“聚合”。2024年湘潭将老龄工作委员会作为仅存的5个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保留,并明确了分管副市长任主任,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24个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委员的老龄委工作架构,高位推动老龄工作发展。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促进事项“融合”。发挥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在全省率先召开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对老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审议通过新的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厘清了职责边界,压实成员单位责任。三是压实工作责任,促进部门“联合”。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老龄委日常工作规范高效运行,老龄办主任由市民政局局长担任,老龄工作科由市民政局局长直接分管,配备4名工作人员,其中研究生1名。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形成畅通的部门协同沟通机制,构建全市齐抓共管老龄工作新局面。
抓好“两项改革”
抓好“两项改革”,实现老龄工作措施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转向。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工作部署,推进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调发展,银发经济发展两大改革集中攻坚。一是聚焦养老事业出实招。以《湘潭市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若干措施》为总揽,陆续出台《湘潭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50余项政策文件,构建了“1+X”养老政策体系。二是促进养老产业出硬招。制定全省首个以政府名义出台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专项政策——《湘潭市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创新养老机构“市改企”改革,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国有养老公司——湖南六颐苑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多项国家荣誉和央视重点推介。目前,全市注册登记养老企业180家,入规养老服务公司达5家,形成湘潭养老服务品牌。三是发展银发经济出新招。强化多方联动,抢占银发经济发展先机,结合地域资源特色,加快推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市建立银发经济项目清单,储备老事业发展和养老产业发展两大类47个项目,项目总投资56.2亿。
抓好“三大体系”
抓好“三大体系”,推动老龄工作质效由“有无”向“优好”转变。一是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夯实老有所依“底色”。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和待遇调整统筹推进,职业年金制度不断完善,银行保险机构个人养老金业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全市困难老龄居民医保参保人资助参保率达到100%,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稳步推进,试点以来累计参保人数46万人,享受待遇3800余人,累计支出6100余万元。二是持续优化养老供给,擦亮老有所养“成色”。在全省率先举办老年消费节等系列活动,有效拉动养老服务消费。发挥六颐苑公司龙头作用,实现养老服务业态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实体养老机构127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3家,社会办养老机构84家,全市80%以上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专业化、连锁化、社会化”运营,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形成。三是持续强化制度保障,彰显老有所为“亮色”。积极响应“银龄行动”,将银发人才工作纳入“聚才湘潭·价值莲城”人才强市战略,出台《关于支持银发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试行)》。目前全市已建立716个银发人才工作站(室),在离退休干部中吸纳7078名银发人才进入市银发人才库。记者鲍杰 通讯员韩敏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鲍杰 韩敏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6/91/1452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