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壹天聚乐部”聚会拍照
这段时间,在上海普陀区,大型商超——月星环球港的“银发浓度”很高。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商务委主办的“乐无忧小屋”康复辅具快闪店开幕,引来大批中老年客户咨询、消费。
当“银发经济”的风吹向商业综合体,部分商场、购物中心开始瞄准中老年人,广泛开展适老化改造,并举办银发购物节等活动吸引中老年客群。一些商超则加紧引入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业态,重新焕发活力。事实上,“老年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在日韩等老龄化社会已相对成熟,日本的永旺葛西店更有“老年人迪士尼”之称。随着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的。(摘编自《解放日报》、澎湃新闻)
商场开始瞄准中老年人
这几年,月星环球港一直有着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周末,商场人头攒动,年轻人络绎不绝;工作日,中老年人在这里悠闲漫步、怡然自得。
从去年开始,为了瞄准和争抢中老年客户,月星环球港已举办许多惠老活动:去年9月,举办了国内首个以老年友好社区和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户外公益展“2023中国首届脑健康嘉年华”,“忘不了餐厅”公益快闪店吸引一批市民打卡;今年9月,又启动了聚焦银发族生活方式的“银乐荟乐龄俱乐部”项目,为中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一站式服务。
在这次的“乐无忧小屋”康复辅具快闪活动中,月星环球港只是参与者之一。据悉,这场活动同时在上海黄浦区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上海闵行区万象城举办。在“乐无忧小屋”,轮椅、助听器、智能床等一应俱全,前来体验、选购的中老年消费者摩肩接踵。活动现场红红火火,销售数据同样火爆。上海市民政局给出的数据显示,活动举办以来,参与商家各网点销售额“一周翻一番”:第一周约250万元,第二周约500万元,第三周近1000万元。活动开展三周以来,参与商家各网点累计销售额已超1600万元。
“惠老”活动之外,瞄准中老年人,月星环球港还开展了软、硬件的适老化改造,推出多种尊老解忧举措:保留消费老办法、开设老年人爱心休息位、专设老年手机消费指导服务、全员担任老年人的领路员、做老年人的方言翻译官、定期组织老年人“微讲堂”服务。商场增设的爱心休息位,就广受好评。不只一位受访者告诉记者,随处可见的爱心座椅,解决了老年人逛商场的后顾之忧。
“作为多种业态的聚合体,商场、购物中心瞄准‘银发’发力,不仅出于公益考量,更基于商业逻辑。”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这样说。
当前,随着“60后”一代迎来退休潮,一批受教育水平较高、子女数量较少、经济实力较强、观念较为多元的新老人,正成为许多消费领域的主力军。其间的新需求,正成为传统商业新的增长点。月星环球港北广场的Z+KTV自由港PLUS店,工作日的白天已成为退休中老年客户欢聚的会场。客户经理透露,店里推出的低价套餐,吸引了大批中老年爱好者,“在79元/4小时的最低价时段,有时包间甚至会客满”。
纷纷转型的老牌商场
一些商超瞄准中老年人,既是看到了银发经济的风口,也是为了及时转型。
近几年来,百货业迎来关店潮,大量知名百货商场陆续关闭,背后折射出百货商场这一业态正不断面临颓势。以上海为例,单是2022年,上海就有超过40家百货商场分别发布通知告别消费者。
为了活下来,部分商场及时转型,并把新老人纳入主要服务人群。为了吸引老年消费者,不少商场开始为银发族提供丰富的商业服务。比如今年9月,湖南长沙河西王府井打出“探索晚年新天地”的口号,开设了形体形象、法律、摄影等一系列“无龄空间课程”。“无龄空间是我们联合街道一起打造的,以关注、关爱新老人情绪价值及真实需求为主线,开展零售与养老融合的全新社交实践。”长沙河西王府井营销部负责人龙诗梦介绍,课程完全是公益性质的,从参与者的年龄来看,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
而面对老年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更多商场、百货企业适时推进适老化改造。以北京长安商场为例,在经过历时3年的规划、调整和建设后,北京长安商场正式完成了服务于老年消费者的项目建设,打造了集生活驿站、健康驿站、社区食堂、老龄课堂、读书角、药店于一体的共享空间,让银发族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社交、购物、餐饮、娱乐体验。
“两种模式”齐头并进
对照国际经验,转型银发商业综合体,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以日本为例,有分析称,其银发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巢鸭街模式和永旺模式。1970年前后,随着消费业态升级、年轻客群流失,中老年人成为日本传统商业街的主要客群。其中,巢鸭街顺势转型,开始主营老年用品、服务,很快成为老年聚集地。
2010年前后,巢鸭街模式随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永旺模式。2013年,日本零售巨头永旺集团开启“转向老年化市场”战略,对13家购物中心进行老年化改造。改造最为成功的案例当属永旺葛西店,丰富的老年产品、无处不在的适老化设计、突出的文娱社交属性应有尽有,“老年人迪士尼”因此得名。
如果说商场开展的适老化改造,是走出了转型“永旺模式”的第一步,那么一些老旧商业街区在更新改造中,引入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性价比店铺,则更像是对标“巢鸭街模式”。相比高端商场,这些原本就是中端定位的老旧商业街区,转型银发商业综合体的门槛相对更低,脚步也更轻快。
在上海普陀区长寿路,亚新生活广场1996年底开业。今年6月,经过新一轮调整,改造焕新的亚新生活广场引入了大量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商户,重新定位为:白天“银发经济”+晚上“夜经济”。具体来说,一楼引入特色餐饮,打造夜经济;二、三楼聚焦老年消费群体的康养、娱乐需求。
在上海亚新生活广场,打造银发经济的主力店,是位于二楼的“壹天聚乐部”。这是一个专门为退休族提供聚会服务的场地,提供餐饮、棋牌桌、KTV包房、拍照打卡等一站式服务,打出的口号是让老年人在此“要聚聚一天”。12月24日,上海73岁戴永荃刚组织舞蹈队的队员,在“壹天聚乐部”举办了一场年会,“俱乐部有沉浸式拍照场景、摩登舞台、怀旧舞池,在那里玩一天,可以享受两顿豪华大餐、KTV欢唱、棋牌娱乐等众多服务。舞友们整整玩了一天,都舍不得离开”。
在“壹天聚乐部”的案例中,如果说经得起推敲的性价比,是吸引中老年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其专注的聚会业务,则命中银发群体的社交“刚需”。上海月星环球港的“银乐荟乐龄俱乐部”与之异曲同工。其位于商场最具国际风情和沉浸感的五层“世界港口小镇”,同样打出“乐享玩一天”的口号,有经典老歌展演、时装歌舞表演、爵士乐交谊舞会等多项活动,为中老年群体一站式打造内容丰富的文娱、社交场景。
业态或将进一步升级
那么,随着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银发商业综合体的业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
记者注意到,以中老年为目标客群的银发业态崛起迅速,但业态相对分散。以创立于2015年的某知名老人鞋品牌为例,它成立后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张,一度在全国开出数千家门店。有分析称,其将门店开在地铁站、超市等中老年人密集的地方,是为了获取更多线下流量,但依然面临租金成本、流量成本、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因此,有分析认为,未来的银发商业综合体,应该以老年人需求为牵引,聚合各类银发经济业态,发挥规模效应,摊薄单店获客成本,让各种为老服务的店铺都能够持续经营下去。
银发经济的“风口”已然到来,商超版“老年人迪士尼”正加速走来。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老年人闲暇无事时,便走出家门参加一场银发商业综合体举办的老年活动。活动结束后,有人走进养生美食店,吃一顿健康老年餐;有人呼朋引伴,唱K聚会、跳舞健身;有人则走进养生馆,做个健康SPA……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综合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6/74/1458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