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韵银辉|严利文:执着梨园情,传艺守痴心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邵阳市老龄办 编辑:武维利 2024-12-21 17:00:00
时刻新闻
—分享—

[人物小档案]

严利文,女,出生于1944年,湖南省武冈市人,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湖南省祁剧院(现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原邵阳市政协委员,培养青年演员获省文化厅、市文化局“育花奖”并获“个人组织奖”。

严利文在祁剧《打猎》中饰演刘承佑_副本.jpg

严利文在祁剧《打猎》中饰演刘承佑

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19年“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授艺工程”入选名单中,严利文荣列其中。严利文认为传承祁剧表演艺术是她的使命。她不仅在湘中幼师高专担任祁剧教学工作,还受邀举办戏曲进校园讲座。她长期担任多个剧目的唱腔设计,其设计韵味醇厚,广受业内专家与观众的认可。在带徒授艺的过程中,严利文注重培养年轻演员的品德与艺术修养。如今,80岁的她依然坚守在传承祁剧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光和热为祁剧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结缘祁剧,成为剧团台柱子

严利文是武冈人,儿时,聪明乖巧的她喜欢哼唱戏曲,且唱得有板有眼。11岁时,她考入了当时的武冈利民祁剧团“利”字科班,师承祁剧表演艺术家陈姣娥,专攻小生、童生。从此,她开始与祁剧结缘,进入了梨园行。

在陈姣娥的精心授艺下,严利文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戏曲的“四功五法”。1957年,严利文与“利”字科班的娃娃们排演祁剧《打金枝》,参加湖南省戏曲汇报展演。严利文因主演郭暧一角而受到戏迷的热烈追捧,得到省文化部门的表彰。此后,严利文被定为重点培养对象,相继学演了《三请梨花》《打猎回书》《桂枝写状》等剧目的主角。1960年,她调至湖南省祁剧院工作,师承表演艺术家何少连、伍翠松,主演了《罗成》《三打白骨精》《盘盒》《封相荣归》等剧目。

1962年,严利文学演《探监》王金龙一角,并由祁剧著名小生泰斗郭品文亲传。该剧为小生行重头戏,唱、做、表演繁重的折子戏,有一气呵成的几十句唱腔,紧接着是装疯夸张性的动作情节,很见功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磨炼,她的表演得到了郭品文的赞赏。1963年,省文化部门在衡阳、零陵、邵阳三个地区进行《探监》的演出选拔。最终,确定严利文饰演的《探监》一剧入选,随湖南省祁剧艺术慰问团赴广州为中央领导献演,并得到他们的接见、合影留念。

1997年,现代祁剧《走廊窄走廊宽》参加湖南省艺术节汇演,该剧荣获首届“田汉戏剧大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严利文在该剧成功塑造了“花彩秀”的人物形象,获得“田汉表演奖”(金奖)。1998年,该剧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汇报演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在传统戏中,严利文除小生行当之外,兼演童生、老旦、彩旦等。在现代戏中,她塑造了老、中、青及少儿的角色。从艺五十余年来,严利文先后塑造了七十余个不同行当、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严利文(右)对青年演员进行唱腔指导_副本.jpg

严利文(右)对青年演员进行唱腔指导

守护祁剧,恢复挖掘“目连戏”

2003年,严利文退休。按理来说,她可以好好地颐养天年了。可是,严利文却放不下祁剧,因为她对祁剧怀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严利文说,她吃饭、走路、坐公交,甚至上厕所都要哼唱祁剧唱段。在公交车上,她的哼唱引来了乘客纷纷侧目,很多人怀疑她“不正常”,老伴倪湘林不时加以提醒,严利文却不以为然。

人才行当不齐全、年轻演员表演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祁剧的传承和发展,让严利文忧心不安。

2005年,严利文赴祁剧发祥地祁阳参加纪念祁剧诞生500年系列活动。会上,北京一位戏曲专家一句“不要拿着金饭碗去讨米”的话,让严利文铭记在心。这位专家所说的金饭碗,指的就是祁剧鼻祖目连戏。由于目连戏一度被禁演,一直没有挖掘出来。回去后,严利文主动向省祁剧院和市文化局提议,恢复挖掘祁剧优秀传统剧目“目连戏”,作为2006年湖南艺术节参演剧目。她的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了市文化局领导赞同,并任命她为挖掘“目连戏”的组长。随后,省祁剧院与湖南省艺术研究所共同打造《目连救母》,严利文是排演组成员之一,同时担任主要唱腔设计。2006年10月,《目连救母》赴长沙参加湖南首届艺术节,引起了轰动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获得全省第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

在青年演员肖笑波艺术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严利文的帮助很大,经常在唱腔和表演技巧上给予精心指导。2011年,《目连救母》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饰演刘青提一角的肖笑波凭借文武兼备的形象以及高难度的演技,一举夺得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成为祁剧界唯一一位梅花奖得主。

2011年、2014年,《目连救母》两次应邀参加香港“中国戏曲节”展演,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和好评。2016年,《目连救母》代表湖南赴京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并被国家艺术基金选定为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传承祁剧,带徒授艺不遗余力

“传承不是一时,而是一世。”在严利文看来,传承祁剧表演艺术是她的使命,自当不遗余力。她指导祁剧《杨七郎打擂》和《昭君出塞》加工排练,在湘中幼师高专担任祁剧教学工作,并受邀举办戏曲进校园讲座。

唱腔是一个剧种的灵魂。除倾心传艺之外,严利文还长期担任多个剧目的唱腔设计,如祁剧电影《李三娘》中李三娘、刘智远、刘承佑的核心唱段,《目连救母》中目连的核心唱段,《梦蝶》中田氏和公王孙的核心唱段,《魏源》中魏源的核心唱段,《沙家浜》中阿庆嫂“风声紧”的核心唱段,2024年参与祁剧新创剧目《清官李蛮牛》唱腔设计获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田汉音乐奖。严利文的唱腔设计韵味醇厚,受到业内专家与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追捧。

一些年轻演员,如张永强、陈兆也等成为严利文的弟子。陈兆也一直演武旦,2016年,她开始跟随严利文学习童生戏。陈兆也说,武旦和童生戏在唱腔、念白以及人物塑造的把握上,都有很大不同。“《打猎》这出戏唱、做的戏份很多,对基本功要求很高。严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进步很快。”陈兆也说。

在带徒授艺的过程中,严利文不但要教戏,还要教年轻演员做人和如何对待艺术,培养优秀人才,让祁剧更有希望。如今80岁的她依然坚持在传承祁剧的岗位上。她说,祁剧艺术成就了她,所以她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祁剧发扬光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邵阳市老龄办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56/74/145873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