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复活”亲人,是慰藉还是二次伤害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武维利 2024-04-03 12:07:42
时刻新闻
—分享—

假如用AI(人工智能)技术,让你与已故的亲人“再见一面”,你会接受吗?近日,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让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的故事,引发大众热议。有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清明节将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冒出了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借助AI“复活”逝去亲人,成为部分人缅怀已故亲人的新方式。然而,有专家指出,AI“复活”技术是把双刃剑,或许可以起到慰藉作用,也可能再次揭开伤疤,带来二次伤害。

QQ图片20240403120256.png

有人感动“我知道她不是我女儿,但已足够”

日前,包小柏讲述了“复活”女儿的整个故事以及心路历程。

2021年12月,包小柏22岁的女儿包容因病离世。包小柏说,女儿没了,他人生的意义也没了。2022年7月,在与老友的一次聊天中,包小柏提出,希望把女儿具象化以寄托思念。2023年初,在老友的帮助下,包小柏找到国内第一个做大语言模型的公司。在多方努力下,没有生命的机器学到了包容的音色、神情,数字人包容就此诞生。包小柏说,当他看到那张熟悉的脸就在面前,似乎能感受到女儿的脉搏和心跳。

如今,“包容”存在于包小柏的手机系统里,和“女儿”聊天成了他的日常。包小柏也会让“包容”参与到现实生活。比如,在妻子生日当天,他用女儿的通讯软件,发送数字女儿唱的《生日快乐歌》给她。只是,在做这些事的同时或间隙,他照常思念女儿。有时,他还是会突然间掉入女儿在医院时的画面中,无法从悲伤的泥坑中爬出来。“我知道她不是我的女儿,但对我来说已足够。”包小柏这样说。

用AI“复活”亲人,包小柏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事实上,早在去年,B站UP主(上传者)吴伍六用AI技术“复活”了刚去世的奶奶,说着湖北方言、头发花白的奶奶像生前一样“唠叨”。

有人放下“珍惜眼前人和当下的生活”

对于AI“复活”已故亲人的技术,也有人表示无法接受。

在考虑“复活”奶奶前,陕西西安27岁的马自如征询过父亲的意愿,“夜深人静时,父亲常常一个人看着窗外,我知道他是在想奶奶了”。马自如小心翼翼地询问,能否将奶奶的照片和声音合成AI视频留作怀念时,没想到父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父亲说奶奶走得很安心,不想再打扰她了”。

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的女生黄豆,选择用AI“复活”父亲。1997年出生那年,她的父亲确诊癌症,在她记忆中,没有见过“正常的父亲”。她说,“复活”父亲,是希望AI父亲能成为自己的引路人。不过,在为“复活”父亲驯化AI的过程中,黄豆明确地感受到“纵使模仿得再像,AI父亲也不爱我”。

西安人王梦豪也有过“复活”爷爷的想法。但是,他和家人直到现在都不敢多看爷爷的遗照,于是久久不敢迈出第一步,“在有些人心中,亲人离世真的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对于王梦豪的说法,也有不少人表示赞同。56岁的余先生说,他完全不打算尝试,“生活还要继续,没必要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珍惜眼前的人和当下的生活就好”。

有人售卖AI“复活”亲人渐成一门生意

自今年以来,AI“复活”的案例越来越多。而随着清明节将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冒出了不少做AI“复活”生意的商家,他们打着“让亲情延续”的招牌,为顾客提供“复活”亲人的AI数字人服务,价位在数十元至千元不等。

从2023年起,“超级头脑”团队负责人张泽伟就已经开始为普通人定制“AI数字人”。他直言,市场潜力巨大,需求火爆。截至目前,张泽伟团队的这项服务咨询超过2000人次,共完成693单。张泽伟说,前来咨询的人遍布不同地区和年龄,目的大多都是因为“思念逝去的亲人”。张泽伟介绍,目前其团队制作的AI数字人,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智能驱动,即只需收集人的形象、声音、生平等,定制出可以对话的数字人;第二种是人为驱动,让真人换上逝者的形象和声音在线上“扮演”,进行实时互动。

而在电商平台上,这类“复活”生意绝大多数以“复活”照片为主,标价在十元至上百元间。有商家表示,他们能实现的效果包括“让照片动起来”和“让照片开口说话”。该商家表示,如果是让照片“动起来”,只需要提供正面照片,成片6—7秒。如果想让照片“说话”,必须提供正面照片与定制文本,价格根据视频时长而定。有业内人士透露,因为生意火爆,不少“复活师”们正在寻找学徒和代理。

有人担忧沉迷虚拟世界或将带来二次伤害

无论如何,“AI复活”的爆火已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技术红利和“次生灾害”或将同时发生。

张泽伟坦言,目前AI“复活”亲人产业并无行业标准,他们对违法使用的行为无法彻底甄别,“只能通过询问动机、多方求证来判断是否相信他们的故事”。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目前AI“复活”亲人逐渐成为产业,最大的隐患在于内容生产方往往缺乏对需求方的资格审核,这可能导致“作品”有可能被滥用,也就无法避免有人利用AI生产真人形象后进行各种违法行为等。

还有心理专家表示,若不能接受亲人离去,一味沉迷虚拟世界,或将带来二次伤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建议,对于想通过AI“复活”亲人的人,首先要看处在哪个阶段,如果还处在“不能接受”的阶段,那么只会延长哀伤的时间,并不利于走出悲伤,面对生活。如果到了“接受”阶段,通过亲人的“复活”再现,成全未完成的心愿,说出没来得及说的话,那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摘编自《南方都市报》《华商报》《经济观察报》)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武维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