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脱胎于干部保健科的老年医学科(简称“老年科”),在近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短短五年内,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内的老年科数量增加了3倍多。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受政策催化,老年科虽驶入快车道,但看似蓬勃发展的背后,距离实际需求仍相去甚远。面对陡升的老年健康需求,老年科和整个社会该如何应对?
1从干部保健到普罗大众
顾名思义,老年科主要收治老年患者,包括患老年综合征、共病还有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老年科的雏形——干部保健科就已在各大医院出现。此后,干部保健科的服务人群逐渐从离退休干部转向社会大众。
与其他专科医生相比,老年医学科医生更多面对多种疾病并存,甚至存在治疗矛盾的老年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名誉主任毛拥军看来,老年医学不是单一追求疾病的治愈,而是最大限度地改善或维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躯体和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但正如儿科、产科在诞生之初的不被认可,尚处发展阶段的老年医学科也处在相似的尴尬境地,亟待获得同行及老年患者认可。
“患者经常是在专科挂了号解决不了问题,或者不知道挂哪个科的时候,才挂老年科。”毛拥军直言,他所在医院虽然在十余年前就设置了老年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新设科室并不是老年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大部分老年疾病患者习惯前往专科就诊,而实际上很多老年患者应由老年科来治疗和处理。
“如果医疗系统只按照专科治病,不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出现,最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楼慧玲表示,国家层面近年大力推动老年科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2挂靠、贴牌现象普遍
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让老年科的重要性渐显。早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就曾提到,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要增加老年病床数量。
近五年更是明显提速,从紧迫的时间表中可见一斑:2019年《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要达到50%;2022年2月出台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将这一比例刷新到60%,提出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要达到60%。文件还显示,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达到31.8%。
在政策倡导之下,老年科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2年,全国有近600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有老年科,而在2018年,在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设有老年科的不过1519家。与此同时,规模更大的老年医学中心也步入快速发展期。然而,在可观的数据增长背后,真实情况或许不尽如人意。受访专家普遍提到,部分医院将老年科挂靠其他科室,而非独立建制的老年科。毛拥军透露,部分医院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在原来普通内科的一个亚专业加挂老年科的牌子。
“基本上贴牌很多,贴在中医科、康复科、心血管科、神经科。”楼慧玲指出,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二级及以上的医院建设老年科,作为老年科创建和验收的参照,但多是框架性、原则性的要求。她作为专家协助去基层医院验收时也只能检查一些基础内容,比如床位数够不够、有没有采用老年综合评估,但科室是否真正在运转,内涵指标、标准的制定,目前都无统一的国家标准。
3发展路上存在诸多瓶颈
“老年科还没有发展成为业内公认、老年患者普遍认可的一个学科。”毛拥军直言,老年科的起飞之路还存在诸多瓶颈。
比如收费。目前老年综合评估尚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无法正规收费。老年综合评估是对躯体疾病、认知状态、活动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而目前,老年科只能免费提供评估,或将评估分拆给其他科室。“所以老年科就没有什么收益,要完成医院的各项指标就比较难。”楼慧玲透露。
正在进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老年科更是雪上加霜。楼慧玲介绍,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下按单病种打包付费,但老年科的患者普遍多病共存,治疗费用很容易超额,而超额部分由医院或科室自行承担。不仅如此,毛拥军提到,由于老年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经常需要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过去多学科会诊收费标准在600元至1200元,但支付改革后,每个学科只能收费20元,无疑会影响会诊医生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公立医院指挥棒的“国考”,也尚未兼顾老年科的发展。所谓“国考”,即每年由国家卫健委组织的针对二、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国考”成绩与财政补贴、医保基金拨付、管理者考评等直接挂钩,医院尤为重视。毛拥军直言,目前设立的绩效考核中,老年科经常处在全院最差的象限,“给医院拿分的指标——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占比与老年科相关性不强;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传统考核指标,都是老年科的劣势”。
如此一来,老年科更不受医院待见,学科发展难以得到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楼慧玲担心,这些都可能导致部分老年患者难以享受到正常的医疗服务。
4补短板和新机遇
在中南大学衰老与老年疾病研究所所长刘幼硕的设想中,一个运转顺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应当是:患者入院后,医保足够支付7到10天的治疗费用,医院围墙外有康复中心,患者出院后先转诊到康复中心再回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有短板待补。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老年医学发展的时间窗口将持续开启,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扩容、科室规范设置、专业人才培养都已列入政策议程。
面对新的机遇,有从业者表示,老年医学科需要先具规模,再提质量。刘幼硕表示,从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相关指南算起,国内正式有老年科才不过五年时间,“在其他科室加挂一个牌子,也总比没有好。下一步进行质控或人员培训,再添置一些设备,整体水平就逐步提升了”。(摘编自《财新周刊》、澎湃新闻、《瞭望》新闻周刊)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宗禾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47/60/1367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