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邱景辉 编辑:武维利 2024-02-01 09:21:16
时刻新闻
—分享—

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2024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对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银发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对照《意见》跟进监督,检察公益诉讼可以发挥“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争取最佳办案效果”的制度优势。

做强穿透式监督,为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提供法治保障

发展银发经济,特别是拓宽消费供给渠道,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必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检察机关要坚持底线思维,在依法严厉打击以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目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风险防控,开展穿透式监督,合力守护老年人和相关公益慈善、国家财政的“钱袋子”。

检察机关可以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规定,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重点加强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新业务涉诈风险安全评估;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重点防范老年人的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建立完善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特征特别是涉老诈骗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并根据风险情况,采取核实交易情况、重新核验身份、延迟支付结算、限制或者中止有关业务等必要的防范措施。

检察机关可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督促个人信息处理者依法严格保护老年人的生物识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防止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导致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提供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照顾等困难时的基本养老服务,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服务找人”。检察机关在依法推动困难老年人身份识别、待遇享受、服务递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资源整合的同时,要督促相关责任主体严格保护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鼓励探索开发各类投保简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这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体系和规则,加快补齐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短板。近日,北京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以办理保单升级为由,利用部分老年人不熟悉保险业务流程和智能手机操作,设置“代理退保”陷阱的养老诈骗案。区别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远程、非接触”方式,该诈骗团伙通过电话和话术冒充“保险公司”“业务员”“店长”骗取信任,再面对面用老年人的手机操作退保并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待老年人陷入圈套后再收取高额“代理维权”手续费,甚至侵占老年人的退保资金。诈骗团伙之所以屡屡得手,要害在于非法获取并利用了老年人的保单信息。

应对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诈骗方式,需要反诈手段相应升级。《意见》提出“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设计老年版专用界面,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鼓励子女线上下单、老人线下体验服务”,可以拓展用于推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App数据合规和信息无障碍。为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被用于养老诈骗,有必要大力整治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乱象。保险等金融行业“捉内鬼”行动,也应当抓紧溯源、倒查。

为监督保障用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工具,同步加强相关国有财产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势在必行。近期,检察机关在调查核实骗取农用机械购置补贴问题时发现,一些经销商冒用农村老年人名义申领大额农机补贴,背后可能存在监管失职渎职、贪污贿赂。为此,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与检察侦查的衔接协同,特别是依法行使机动侦查权,从重大公益损害案件中发现并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需要抓紧研究探索。

突出预防功能,重点推进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标准化

《意见》要求“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服务”“推动老年食品、药品、用品等的说明书和宣传材料适老化”等,检察机关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相关规定,已经将其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重点,正在高标准推进设施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可以结合《意见》提出的“在养老服务、文化和旅游、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依法开展预防性检察公益诉讼。一方面要“守底线”,推动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安全、金融安全等领域更有效防控风险。另一方面要“算大账”,发挥高标准建设对银发经济乃至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不作为是最大的失职。检察机关要学习借鉴住建部发布的城市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从源头全过程监督保障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实现贯通。要以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契机,通过整治春运集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推动完善无障碍出行服务标准化。要结合工信部印发的《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通过监督办案推动消除“数字鸿沟”的科技向善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健全。要对照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残联发布的《无障碍环境认证实施规则》,监督支持依法认证及采信应用,严肃惩治虚假认证等违法认证行为,促进更多高质量的安全、便利、实用的适老化无障碍产品、服务,帮助老年人追求享受老龄化条件下的高品质生活。

打造专业办案团队,完善老年人检察的社会支持体系

依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作为“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的对象,应当专门保护、系统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专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在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作出配套规定,或者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中将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统一纳入案件范围,提供了立法样本和范例,需要在检察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案例。

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意见》进一步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自2016年起试点的“长护险”,由护理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对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进行居家照护,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上海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有人利用仅凭手机打卡和被护理对象签字确认就能结算工作量、发放报酬的管理漏洞,借用他人护工证,虚报工作频次、时长,骗取医保金。

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在办案中研发了数据监督模型,通过对护工的社保缴纳记录、考勤记录、护理记录进行比对,筛选出异常数据,结合核查劳务合同、走访护理对象等方式,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追诉、行政处罚、追赃挽损的同时,会同公安、卫健、医保、人社等部门追根溯源、强化监管、堵漏建制。

开展“长护险”专项监督的队伍中,有2023年度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检察官、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马玮玮带领的老年人检察办案团队。马玮玮曾经从主办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刑事案件中,总结形成“穿透式审查、实质性判断”的指控逻辑体系和类案办理范式。优化涉老犯罪案件轻罪治理、支持老年人依法行使诉权、纠正涉老行政违法行为并举,检察公益诉讼融合监督、兜底保障的老年人检察工作模式,正在静安孵化。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验证明,除了专业的办案团队,完备的社会支持体系也必不可少。当前,超过十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就是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弥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案件范围持续拓展伴随的专业性短板和调查核实能力不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意见》提出“涵养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检察机关可以鼓励热心公益的退休检察官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重点用于辅助检察办案团队精准规范办案,借助他们老有所为,引领大家尽力而为,不让老年人的燃眉之急,成为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摘编自《检察日报》(作者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邱景辉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46/83/134977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