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大多数都是皮肉之伤,局部擦破皮,简单换药后,过些时日就自然愈合了,但不少人小腿前面(胫骨前)出现伤口往往很难愈合。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疮疡整形科门诊,周忠志主任就遇到了数十例胫前难愈性创面患者,部分患者看似表皮擦伤或者皮肤完整没有大碍,在家自行换药处理,但情况越发严重,局部皮肤肿胀明显,触之有波动感,疼痛难忍,甚至影响功能活动了才来就诊。很多患者难以理解,明明就是一个小伤口,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排除患者自身原发病或感染等原因,胫前创面难愈主要可归纳于以下因素:
1.解剖原因
胫前区解剖结构可以概括为七个字:“皮薄骨硬血供差”。
①小腿胫骨前侧仅覆盖薄层皮下脂肪组织,无肌肉层覆盖和保护,因浅筋膜层稀疏,易形成潜行伤口或切割型瓣状伤口,如无开放性伤口者则形成皮下血肿。伤口易深至骨膜层,甚至破坏骨膜,常形成口小底大即烧瓶样伤口。
②下肢皮肤的血供形式以肌皮动脉穿支血管和筋膜血管丛为主,出现创面时,皮下组织自深筋膜浅层撕脱或潜行剥离,破坏了肌皮穿支血管和筋膜血管丛的皮肤血供形式,同时严重的皮肤撕脱伤,可能使皮肤淋巴管和真皮内血管网结构遭致严重的碾挫伤,剥离皮肤易出现继发性血管栓塞,进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皮肤、皮下组织的坏死。如若伴随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下肢静脉血栓更易导致创面血运障碍,创面难愈。
③下肢功能位处于下垂位,一旦血管和淋巴管损伤,易出现血液瘀滞、创周水肿,伤口血供更差。
④圆柱形小腿在线性外力或切应力作用下,容易导致胫前软组织围绕胫骨纵轴线发生瓣状撕脱、烧瓶样伤口和软组织剥离后血肿形成。
2.功能原因
行走等日常行为离不开小腿,胫前区皮肤较厚而紧,在活动的过程中小腿的牵张力往往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且小腿经常处于下垂状态,在血供不佳的同时,下肢充血,血液回流受阻亦会导致水肿、创面渗液增多等情况发生,影响创面愈合;活动过程中裤子及敷料对伤口也带来了一定的摩擦力,这些无疑对伤口也是一种二次损伤。
3.中医解释
足阳明胃经属于“多气多血之经”,向下沿着胫外侧前缘循行,一直向下循行,进入足中趾外侧,使多气多血的胃经气血输注于胫足,濡养肌肉。胫前创面形成,直损胃经,气血输注减少,肌肉失于濡养,难以修复,遂致创面难愈。
胫前创面该如何正确处理?
①原发病治疗:针对糖尿病、血运障碍引发的胫前创面,应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创面治疗。
②正确清创:早期有效的清创是重中之重。清创不仅能够直接去除表面覆盖的细菌,并且可促进创面中的衰老细胞更新换代,启动创面的愈合过程。
③通畅引流:因胫骨前无肌肉缓冲和保护,皮下组织稀疏难缝合,易形成死腔,因此必须通畅引流,防止血肿的形成。
④加压包扎: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以及石膏外固定可使剥离软组织与创基紧密贴附,促进剥离面血管和结缔组织再生。
⑤抬高患肢并制动:患肢抬高,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行走及站立,避免活动过度对伤口的再次损伤。
温馨提示:创面问题无小事,胫前创面要注意!创面难愈、久不愈,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邹梅林 黄新宇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邹梅林 黄新宇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843/61/1431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