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我国传统节气立冬,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季来临,天气渐冷,同时万物收藏,开始规避寒冷。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文杰向记者介绍,中老年立冬养生,当以防寒为要务,切记不当“夜归人”。
马文杰认为,冬季来临之时,首要警惕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寒冬到来,人体受到寒气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部缺血缺氧,并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这对患高血压者来说,又极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甚至死亡。寒冬季节也是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天寒地冻,容易引起全身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乘机捣乱,从而导致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发生,并导致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道疾病加重。此外,风湿病也成为寒冬季节一大危害,风湿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冬日寒冷至极,稍有不慎,如年老体弱者未及时添衣,或早晚寒冷时外出锻炼,或接触冷水冷物等,极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
如何降低疾病发作的可能,马文杰建议,寒冬时节,人们需及时添加衣物,规避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特别是寒性体质者,平时怕风怕冷,手足冰冷,天气寒冷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需穿戴严实,尽量不穿短衣短裤,女士少穿裙服,最好带帽子、口罩、手套,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入侵。老年朋友,冬季还要深居简出,早晚气温更低,寒气伤人威力更大,故不宜清晨或深夜外出,以免感受风寒而发生感冒、风湿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告诫:“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切记不当“夜归人”。
饮食上尽量不吃冷食、冷饮、冷水果;生活中尽量少用冷水洗头、洗脸、洗手、洗澡等,《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胃)”,进食生冷容易导致呼吸道,消化道、风湿类疾病等;老年人尽量少冬泳,避免风寒湿伤及筋骨关节、肺胃等内脏和机体阳气,内脏受伤或机体阳气不足,导致寒湿、痰浊与瘀血之邪内生,这些病理性产物,极易引起风湿、中风、心梗等疾病发生。
马文杰认为冬季运动,方式有讲究,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经常锻炼可提高正气,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内经》指出冬季当“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季最佳锻炼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于天气晴朗、太阳高照时进行。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跳保健体操、广场舞等有氧运动。在阳光下运动,能吸取太阳光热量,补充身体阳气以去除体内寒邪。
马文杰建议,老年人可以多做些足部运动,俗话说:“寒从脚起”,人体的脚部脂肪少,而且许多穴位与人的内脏相对应,脚部受凉就会引起多脏腑不适。寒冬季节可以采用这几种方式加强脚部锻炼和保暖:
1.随时踮脚。双脚并拢站直,踮起脚后跟,脚掌、脚趾着地,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钟左右;雨天可在室内原地踮足反复20次左右,以不疲劳为度,注意循序渐进。
2.睡前用苏梗桂枝生姜汤泡脚。紫苏梗、桂枝各30克,生姜10克,加水半盆煮开5分钟,趁热泡脚25-30分钟,有散寒除湿,温通经络作用。
3.双足足底按摩。对足部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进行按、揉、拍、打,有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等功效,可防治消化不良、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多梦,关节麻痛等多种疾病、症。故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记者鲍杰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鲍杰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646756/98/1333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