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党的二十大|“小”学校托起大梦想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王宇 编辑:武维利 2022-09-30 12:15:43
时刻新闻
—分享—

【关键词·老有所学】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加速,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小而精”的社区嵌入型老年大学愈发受到老年人青睐。

时代脉络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终身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均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年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12年12月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2015年5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致信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下,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教育、文化、民政、老龄等多部门共同推进老年教育的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万名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拥有的老年大学(学校)平均数量为4.3所。

个人印记

自从社区有了老年大学,家住天津市河西区金山里小区的蒋华再也不担心上老年大学报不上名了。

62岁的蒋华在金山里小区住了30多年了,早些年公公婆婆还在世时,她对于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窘境就已有所耳闻。“那时候,区里、市里的老年大学特别抢手,老年人凌晨两三点就去排队报名、抢名额是常有的事。”她对此记忆深刻。事实上,即便天津市在发展老年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但到了蒋华自己退休时,报不上老年大学仍一度是她的心病。

2015年,天津市的老年大学数量有所增加,报名方式也从线下改到了线上,但蒋华多次尝试报名书法课,始终没报成功,背后的原因还是“僧多粥少”。以河西区老年大学为例,该校每年开设12个门类、60余门课程,生源常年稳定在1500多人,但每年的报名人数总是数倍于此。“每到开放报名的时间,很多都是全家总动员,能不能抢到(课程)要看手速和运气。”蒋华说。

改变始于2021年。随着天津市教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天津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意见》,“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被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河西区很快行动起来,由区文化馆召集14个街道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发现,辖区老年人最喜爱的老年大学课程是舞蹈、电子琴、书法。在此基础上,河西区率先在天津市实施“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建设项目,从而使社区老年大学品牌“榕树课堂”落户14个街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授课教师由大学教授、大学生和非遗传承人等志愿者组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上老年大学的愿望。蒋华正是受益者之一。

在“榕树课堂”,蒋华除了学习书法,还参加了编织、剪纸等个性化课程。据了解,河西区教育局、社教办每学期初都会与“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签约的大学进行对接,开展健康养生指导、传统文化、手工编织、音乐、艺术、朗诵等活动和课程。除了河西区的“区校联合体”榕树计划,天津宝坻区、东丽区也在以不同模式大力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如今,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天津经验”正在各地落地生根。

来源:快乐老人报·红网老年频道

作者:王宇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2/09/30/118880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