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老茶人的情怀——“渠江薄片”董事长陈建明

来源:红网 作者:汪兆基 编辑:武维利 2022-09-15 18:06:06
时刻新闻
—分享—

走进湖南省渠江薄片茶业股份公司产业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朴雅致的茶文化气息,这是一个集品茶、赏茶、体验、规模化加工制作茶的综合性园区,占地面积20亩,全仿唐中式建筑,宽敞古朴的茶文化广场,园林式绿化,把园区装扮得美轮美奂。

2008年7月,陈建明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湖南省渠江薄片茶业股份公司。从此,芝麻开花节节高,公司在2014年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中共娄底市委、市政府授予渠江薄片茶业董事长陈建明“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陈建明出生在有着“茶马古道源头”之称的新化杨木洲村,那里曾经是一个大茶埠,紧临资江,有八大茶行。那个地方世代种茶,家家制茶。

小时候,陈建明与茶为伴,父亲在新化茶厂工作,在家时偶尔也会给他讲讲茶的故事。子承父业,陈建明高中毕业后,也进入新化茶厂工作,次年,考入安徽农业大学茶叶制造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被派遣到邵阳茶叶验收站负责红毛茶收购和审评工作。在邵阳的十年,他走遍了每一个产茶的地方,几乎每年都会有2—3篇茶叶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

1991年,陈建明从邵阳回到家乡新化茶厂,他把云南滇红和新化红茶进行拼配,实现两地红茶的优势互补,创新了产品。

在新化茶厂,陈建明一干就是30年。当时,茶叶产业正处于低谷时期,娄底78家红碎茶厂几乎全部倒闭。2008年,新化茶厂也改制注销。“新化茶有着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茶厂没了,茶的传承不能断。”陈建明约上几个朋友,筹建“渠江薄片”茶业公司。

渠江薄片源于唐、兴于宋,中断于明洪武年间,是中国历史名茶,现今常被称之为“黑茶之袓,唐代贡品。”恢复和挖掘中国历史名茶,在湖南黑茶刚刚兴起之时,陈建明看到了复兴新化茶叶产业的曙光。

2007年6月,陈建明组织湖南省内茶学专家、学者对渠江薄片进行考证,发表论文《中国历史名茶渠江薄片之考证》;7月,联合多家茶厂、科研所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攻关,奔赴奉家山的蒙洱冲,开始渠江薄片的研究与制作;8月,将制作出来的毛茶送安化茶厂进行渠江薄片的试制。

在安化茶厂试制了几个月,一直没有进展。为了获取制作工艺的技术参数,他们不停地反复验证渥堆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渥堆对品质的影响。为了使渠江薄片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他们反复优化工艺流程。2008年6月,产品终于正式定型,并于9月推向市场。从此,“渠江薄片”重新焕发出耀眼光彩。

2014年11月,渠江薄片成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节主泡茶;2016年,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荣登百年世博中国茶叶品牌百强榜。2018年被美国《茶》书收录。渠江薄片在湖南茶界掀起一股小小的热潮。

“渠江薄片”的崛起,唤醒了社会各界对新化茶的记忆和认知,陆续有社会资本投入新化茶产业,从渠江薄片茶业开办到现在,新化茶叶企业从寥寥无几已发展到30余家,茶叶种植合作社70多家,新华茶产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供销社巡视员李云才据此提出:千年黑茶,始于新化。

这对陈建明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欣慰。

陈建明对茶有一种热爱和满腔的热忱。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不想仅仅成为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

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2019年,陈建明在娄底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牵头组建并当选为娄底市茶业协会会长。

身上的责任与担子更重了。

期间,他走遍娄底的每一个茶企,去过许多家茶馆茶店,始终致力于娄底本土茶文化推广;历经3年,组织编辑撰写45万字的《中国茶全书·湖南娄底卷》,书籍的出版成为娄底茶叶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他为娄底茶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018年被授予娄底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当选为第六届娄底市人大代表。

但他一如既往保持低调,他觉得“茶学博士”,已是给他最好的褒奖。

如今,渠江薄片茶业已经成长为娄底第一茶企,湖南茶界的标杆企业。“渠江薄片”也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卧龙骧首奋轻雷,一一枪旗次第开。

森严莫讶先尝苦,隽永方知后味回。

而陈建明说:“我只是一个茶人!”

来源:红网

作者:汪兆基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2/09/15/118307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