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暗访|垦荒人”卧底记二:有的把销售当家人,有的绝症才清醒,老人为何易掉入保健品陷阱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武维利 2022-03-18 15:37:19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这是一家看上去卖农副产品的超市,但背后大有玄机。

近日,记者接到读者爆料,杭州一家名为“垦荒人”的食品超市的多个门店里,几乎每天有数十名老人在固定时间到店里聚集。在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压力大的当下,有些老人和销售还不戴口罩。

其实,关于这家“垦荒人”超市的反映已不是第一次。记者还听社区民警介绍,在浙大求是社区和曙光社区,很多老年人只要闲下来,就会三五成群前往“垦荒人”参加聚会。一些老人因为频繁购买“垦荒人”保健品还导致了家庭矛盾。

这个超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为能透彻了解保健品销售路径,记者曾卧底应聘为“垦荒人”的销售,用一周时间,见证了鲜为人知的一幕幕。

这些频繁购买高价保健品的老人,内心究竟有怎样的需求和呼唤?卧底的一个星期里,记者几乎每天都能看见陈阿姨和曹阿姨,她们把“垦荒人”超市当成了家,把这里的销售当成了家人,不仅自己买还自愿当“说客”,而季阿姨则是另一类老人的代表,他们直到绝症复发,才无奈从保健品泥潭中抽身。

她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心理大致相似。

把销售当家人,她们自愿当“说客”

陈阿姨很外向,很乐意跟销售们聊天。她似乎很享受被销售追捧的过程,比如在旅行的大巴车上被销售半跪着喊阿姨我爱你,比如被三四个销售围着让她介绍客人。

在“福利旅游”的景点,陈阿姨说道:“这景点我已经来过无数遍了,这次我是带着任务来的,要帮销售说服一位阿姨买牛初乳。”“阿姨知道你们不容易,所以阿姨能帮的都会来帮的。”

一会,陈阿姨和另一名阿姨一边说着吃牛初乳胶囊的种种好处,一边告诉她“你要办一张金卡,金卡划算。”

“金卡多少钱?”

“才两万多,你买得多送得也多。”

“不过你看吧,阿姨知道,你们有时候说一百句都抵不上阿姨帮你们说一句的。”陈阿姨转头对记者说。

陈阿姨育有一儿一女,但平时独居,提到子女便不再多说了,“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陈阿姨买不起店里最高端的多肽和孢子油保健品,但是热衷于给店里的每一个销售拉业绩。她还会教新来的销售,“多黏黏老人,看老人的衣着判断她有没有钱,多陪笑脸。”她也会关心他们“有没有按时吃饭”。

帮忙推销,陈阿姨什么东西都不要,“阿姨不是贪小便宜的人,你们需要阿姨,阿姨就过来。”她甚至会主动冲到新员工培训的课堂里,告诉他们,“加油干,阿姨相信你们能行!”

曹阿姨虽然没有陈阿姨来“垦荒人”的时间久,但她热衷于把身边的邻居、亲戚、朋友等等社会关系都介绍到店里。

曹阿姨每天准点来店里报到,没有一个销售是不认识她的——“阿姨,又来上班了啊!”店员对她调侃道。

曹阿姨一个月退休金不高,只有4000元,“自己存一点,儿女给的红包攒一点。”她就这样省吃俭用,但买“垦荒人”的保健品很大方。

在一次测评会上,曹阿姨叫来了她的邻居。邻居刚刚在理疗店交了十万块,虽然对牛初乳胶囊很心动,但实在拿不出钱来买。眼看着局面僵持不下,曹阿姨说:“我卡里还有4000多,先帮她刷一箱,有钱的时候再给我就行。”销售赶忙掏出订货单,让邻居先付定金。

邻居掏出钱包,里面有两百元和几张零钱。“饭钱留下,其余交定金。”邻居还在慢腾腾地拿钱,曹阿姨就一把拿过她手中的200元,交给了销售。“先给她记上。”曹阿姨说。

“她有钱,卖了房子之后和儿子对半分了,但是去年儿子又把原本属于她的一半中大部分都要走了,说是帮她理财。”曹阿姨对销售私语道,“我怀疑啊,她儿子根本就是把她的钱给花了。不然,她每次问她儿子要钱怎么那么费劲,都要吵一架。”

说起邻居的儿子,曹阿姨说,“年轻人仗着自己身体好,根本不需要重视健康。我们老人自己花钱保健康,可他们还要来管我们……”

这样帮别人垫付的事情,曹阿姨做了多次,“我那个朋友吃牛初乳拉肚子,要退货,我就把她的退货都吃下来了。”曹阿姨说道。如果客户有退货,对销售而言就意味着没有业绩。曹阿姨觉得这些小孩子“太辛苦”,不忍心看到他们的业绩惨淡,于是自告奋勇,买下了所有她介绍朋友的那些退货。

充当说客的老顾客有很多,她们并不能得到实质的金钱奖励,只有免费的鸭汤和水饺,但她们钟爱参加聚会时“热闹”,也享受劝单成功时的“成就”,为此“垦荒人”还会在测评会上为她们颁发证书,巩固这种成就感。

2.jpg

她从保健品抽身,但一切来得太晚

季阿姨是另一种老人的代表。

她有三个女儿,年轻时,她和爱人离婚,独自抚养了老二和老三长大,如今老二和老三都各自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事业。她也跟着空了下来,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帮老二遛狗。

时间长了,她身边也没有爱人陪伴,女儿和外孙都各自忙着事业和学业,家里也都请了保姆,不需要她来操持,时间长了,寂寞笼罩了她的全身,无论是旅游还是去跳舞,抑或是上老年大学,她都没办法从中收获太多的快乐。

开始买垦荒人的保健品是在她患上乳腺癌做完手术的第十五年。

那时她63岁,季阿姨开始惶恐,前夫在这个年纪已经不能行走,前夫得的是脑癌,给了她非常沉重的打击。

她开始给自己“找事做”,比如频繁地遛狗,遇到垦荒人的销售,就是在一次遛狗的途中。

也是差不多的经过,季阿姨从销售小伙身上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热情,还有对她健康嘘寒问暖地关心。

有一次,销售甚至直接陪她做了一次体检。

在她这个年纪,钱已经不太重要了,所以当销售告诉她牛初乳可以增强免疫力时,她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从一开始的牛初乳,到后来的多肽、灵芝孢子油,成批成批的保健品开始堆在厨房里。

季阿姨太害怕生病了。

曾经乳腺癌的化疗让爱美的她成了秃头,那时她买了各种样式的假发,在旅行的过程中也要带上三顶才能出发——美了大半辈子,到了老年,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于是,她恐惧乳腺癌的复发,她觉得,只要自己按照销售说的,按时吃牛初乳和多肽,就能增强免疫力,战胜癌症。

女儿不是没有劝过她警惕,但季阿姨觉得,这是她抓住健康的绳索,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

更何况女儿忙于经营公司,很少过问她的健康。

她曾经和女儿爆发过一次最为严重的争吵,女儿委屈地问:“我给你钱,孩子也不用你养,我们家还有保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非要跟保健品过不去?”

季阿姨吼道:“那你能给我健康吗?你能让我不得癌症吗?”

可是,连着三年吃牛初乳,并没有阻止癌症重新找上季阿姨,在她66岁这年,季阿姨体检查出了肺部的癌细胞,乳腺癌复发,癌细胞扩散转为肺癌。

这一次,季阿姨躺在病床上,来轮流照顾她的是自己的三个儿女。

至于那个销售,在季阿姨癌症复发之际还希望她能回购产品,季阿姨在电话里表明自己生病,因为心情不好,她在电话里痛骂了一顿销售没有良心,卖给她没用的产品。

挂了电话之后,这个销售再也没联系过她。

也是从生病开始,季阿姨意识到,牛初乳并不能让她不得病,销售也不会让她更健康。

此后,她甚至不愿意向家人之外的任何陌生人提起这段经历。

季阿姨终于和女儿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但这一切来得太晚了。

今年的一月,季阿姨没有撑过这个冬天。她离开之后,女儿把家里那些过期的,还没吃完的通通丢进了垃圾桶。

专家:老人为何容易掉入保健品陷阱

经历了长达七天的卧底,记者发现,在这些老年人中,不乏有人家庭是和谐的,不乏有人身体是健康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家境富裕的。

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自愿购买这些高价的保健品,不顾子女的阻拦,导致了广泛的家庭矛盾,这些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教授告诉记者,要理性地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分析这一问题,尤其是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有效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要引入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思维。

“一般地说,老年人面临四种风险,一是贫困风险,二是疾病风险,三是失能风险,四是孤独风险,这就需要亲情和友情,因而精神慰藉很重要。这里所说的第四种风险,与我们讨论的问题密切相关。”何教授说道。

何教授认为,对于收入较低的老年人而言,他们更多地关注基本生活和健康服务。对于收入相对较高的老年群体而言,他们会更关注健康和快乐。

他这样分析说,在城镇生活并有较高养老金的部分老年人,不再有工作任务,家里的事情也很少,因而容易出现精神空虚。某些保健品销售公司重点关注这个群体,他们围绕着“健康”和“快乐”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组织“福利聚会”和“福利旅游”等活动,老年人从中获得了快乐。

“按照通常的标准,此类保健品和相关活动性价比较低,因而许多人认为老年人上当受骗了。应当承认,部分老年人对于某些保健品和某些活动的实际价值缺乏判断力,他们确实上当受骗了。但是,我们需要考虑: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的老年人参与此类活动?”何教授说。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某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及其销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很难用价格来衡量。所以,此类保健品及其销售活动还会继续存在,但有关方面需要努力设法降低其负面效应,尤其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对查实的欺诈行为应当予以严厉惩处;二是要通过适宜的途径告知老年人“此类活动的性价比较低,要谨慎购买、谨慎参与”;三是组织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但最重要的是,要倡导“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不能认为,退休后一点事情也不需要做就是幸福的。事实上,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适当做些事情对身体是有益的,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益。”何文炯指出,对于有条件的老人,要鼓励他们继续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而不是让他们每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对此,全社会要予以理解和支持,有关部门需要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政策,甚至修改相关的法规。

而针对于每一个老人的情况,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老人单纯依赖销售们的精神陪伴,那如果子女平时能多照顾和关心一下老人,或许就能转移这种依赖;也有老人是热爱热闹,那热闹的方式有很多种,出门旅游或聚在老年活动中心聊天,都能提供热闹的氛围;还有老人相信保健品的健康功效,那就带老人定期去正规的医院检查身体。最重要的是让老人知道并且了解,从保健品公司获得的这种所谓的“服务”,是这些项目中,性价比最低的一种。

那么,在生活中,你也遇到过身边的父母亲人沉迷购买保健品的案例吗?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问题构成的矛盾,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如何能避免类似的保健品继续无休止地吸引新的老人?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武维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