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湖南革命陵园是革命先烈英灵栖息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革命陵园名人传”栏目邀请相关烈士与名人的后人讲述先辈事迹,旨在缅怀告慰先烈、教育激励后人,凝聚民族精神、庚续红色血脉。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现已放宽服务对象,不限于烈士、名人,可接纳更多的英灵栖息。联系电话:0731-85096321或13874801138。
1951年,毛主席亲笔首批了10位著名革命烈士名单,我的爷爷陈毅安位列第九,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
率两个连打退敌人4个团
爷爷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户教师之家,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1927年参加革命。秋收起义后,他随部队到了井冈山。
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爷爷现场指挥的。当时,爷爷任红四军第31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他率领两个连的兵力,凭借有利地形,利用步枪、鸟铳、滚石、檑木、竹钉阵,在黄洋界战胜了敌人4个团,保卫了井冈山大本营。
掩护军团机关转移壮烈牺牲
1929年3月,爷爷因腿伤秘密回家休养。1930年6月,伤还未痊愈,爷爷应彭德怀之邀重返战场,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他任前敌总指挥,协助军团长彭德怀攻取长沙城。出发之前,家人替爷爷算了一卦,凶,不让他去。可爷爷说,共产党员不信这一套。
7月27日,爷爷率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强渡长沙浏阳河,与先头部队一起攻入长沙城。8月6日,国民党军向长沙城疯狂反扑。7日凌晨,爷爷掩护军团机关转移,在长沙经武门外的阻击战中,遭敌机枪扫射,腰部中4弹,壮烈牺牲。彭德怀得知消息,泪水横流。
奶奶收到一封无字家书
爷爷和我奶奶李志强相识于1923年,而后开始互写书信。1929年爷爷回家养伤期间,才与奶奶完婚。爷爷牺牲时,身上唯一的遗物就是一张贴身的结婚照,被鲜血浸透了大半。
爷爷牺牲后,留下家书54封,奶奶都精心保留着。战争时期,怕国民党搜查,也怕房子漏水和虫咬,奶奶将爷爷写给她的54封信用菜坛子装好,埋在老家一棵松树下。2002年,我父亲把这些家书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奶奶其实在1931年3月还收到过一封无字家书,信封上是爷爷写的亲笔字,但里面是一张无字白纸。原来,爷爷此前曾与奶奶有过约定:出战前他会把一封没写字的信交给战友,如果他牺牲了,战友就把无字信寄给她。不过,奶奶收到信后仍不相信爷爷牺牲了,不停地多方打探消息。奶奶甚至认为那是密信,是用化学药水写的,经过显影才会有文字显现,还让我一个堂爷爷带信去长沙做显影。没想到,这个堂爷爷竟把信丢了,这成了奶奶毕生的遗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宣布合作,奶奶带着一丝希望,给延安八路军总部去了一封信,询问爷爷情况。20天后,她收到了彭德怀亲笔回信,看到信上“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一九三〇年已阵亡……”时,奶奶痛哭失声。
不忘初心继承先辈遗志
爷爷牺牲时,奶奶已怀上了我父亲。1983年3月,奶奶在北京逝世,生前遗愿是要葬回湖南。2019年9月,以合葬的名义,爷爷与奶奶一起长眠于湖南革命陵园。
爷爷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继承先辈志向,为中华民族奉献自己的力量。2019年5月,江西一家媒体邀我给爷爷写一封“跨越时空”的信。我写道:“爷爷放心,我们一切都好,祖国一切都好。”(讲述人/陈正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来源:红网
作者:贺银河
编辑:武维利
本文为老年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22/02/24/1094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