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顽童们的“星巴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中国青年报 法制日报 编辑:武维利 2021-02-22 10:39:04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网上搜索“什么玩具适合中老年”时,知乎上最多的回答是:广场舞。

“长乐无极老复丁”,玩是人的天性。近期,一些老年玩具店进入大众视野。在北京通州“老有所玩”玩具店,这里仿佛成了——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那样具有标识性、老人主动聚集的公共空间。老顽童们在这里摆弄玩具、倾诉心事、畅想未来……

老人们的“基地”

运营“老有所玩”玩具店4个多月后,41岁的店主宋德龙打开了一扇通往老年世界的门。

早在2010年,宋德龙就有开老年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给电视台的老龄栏目找广告商,发现市场上的老年产品多是保健品、药品等,唯独缺少玩的东西。直到去年重阳节,玩具店终于开业。宋德龙从3000多家生产商那里淘来400多种玩具,将其分为“怀旧”“益智”等20多种,摆放了5个货架。拐角的门框悬挂着室内秋千,大人小孩都可以坐。店里购置了一台乒乓球桌,和两台上世纪流行的游戏机。

每个老人进店前都各怀猜测。有人以为是一家活动中心,有人以为是卖老年情趣用品的。进店后,他们将烦恼抛开,与儿时的自己相遇。遛弯的曹建国被门口那副对联——“老有好心态,玩玩更健康”吸引进来。看到店里摆放的铁环,61岁的他像孩子一样叫了出来:“多少年没见了。”铁圈快速向前滚动,曹建国小步跑起来,体态比平时灵活不少。

怀旧的玩具最受老人欢迎。严红卫在玩具店里寻到了小时候的物件。“这在我们东北叫嘎拉哈,也叫羊拐。”严红卫边说边将一个羊拐抛入空中,再迅速抓起桌上的羊拐,准备接住刚被抛出的羊拐。退休后有段时间,严红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从早看到晚。现在,严红卫和曹建国一样,每天都要来几趟。严红卫觉得玩具缓解了他心中的苦闷,人也渐渐开朗了。

开业以来,玩具店渐渐成了附近老人的“基地”。一位老人抱了一堆杂志希望宋德龙收下:“这是我平常看的,放在你这,有人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少有人看到的角落

店里也有少量小孩的玩具,带孙的老人们经常停下脚步,和孩子进来一起玩。

“今年我们全家都留在北京过年。”说这话的是“田田奶奶”,她的小孙女叫“田田”。老人们经常用类似的命名规律称呼彼此,比如“田田奶奶”新认识的朋友“壮壮奶奶”。“田田奶奶”和“壮壮奶奶”同为河南人,原本住在同一个小区隔壁楼,但几年来两人互不相识,直到在玩具店里相识。

在玩具店里,老人们建立起社交圈。许多人发现彼此有相似经历——都是因为孙辈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北京带孙,“田田奶奶”失去了熟悉的朋友圈。去年,她学会用智能手机,儿子给她下了App,教她在手机里打麻将,但她觉得在那上面打牌“不热闹”。“壮壮奶奶”在老家的时候喜欢跳广场舞,来北京后她很快忘记了这项爱好。

“你就在这跳吧。”“田田奶奶”鼓励她。宋德龙的店里安了一块电视屏幕,有时也放些怀旧的歌曲。“壮壮奶奶”想了一会,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起身体。

和儿女没法倾诉的心事,老人们都喜欢跟宋德龙聊。曹海晨来北京是为了照顾孙子,但今年37岁的儿子一直不想要孩子。他劝过,儿子说养孩子太累。王淑英常带孙女来店里玩,她是河北沧州人。王淑英的心愿是再抱个孙子,但儿媳不愿生。因为这事,她暗自纠结了一年多。来玩具店的许多老人,把这里作为情绪抒发的出口。很多情绪,老人们很少在人前展露,被亲近的人看见更不妥,玩具店就成了一个合适的倾诉场所。

人与店的未来

在玩具店,老人们还会聊未来。

房树琴给自己物色过养老院,但女儿觉得这事不太靠谱。69岁的白贵玉担心以后走不动怎么办。有一次,他洗澡时摔倒,晕了过去。之后,他在卧室门口设计了一个自动报警器。最近,白贵玉开始越来越注重维护邻里关系,他跟小区一个维修电脑的人成为朋友,请对方上家里修电脑、搬花盆等。作为回报,他常给对方女儿买零食吃。

宋德龙也在思考玩具店的未来。玩具店开起来后,有机构来找宋德龙谈合作。一家知名养老机构说,他们正在打造“旅游养老”模式,希望宋德龙给他们介绍老人过去体验,可以从中拿提成,他拒绝了。

眼下玩具店的盈利仍是难题。宋德龙不慌,他说自己对玩具店的未来有所规划:“和敬老院合作,让玩具先在老人之间流转起来。”去年冬天,玩具店联合社区街道办举办了一次“玩具大赛”。比赛只有投壶、室内高尔夫两个项目,却有70多位老人到场参加。玩具店的名号正在渐渐扩散开去。最近宋德龙收到了一笔“大单”,一共进账1418元,创下了开业后散客购买的最高单价。

宋德龙希望,他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能有更多人开老年玩具店,“这样,老年人的娱乐和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更多重视”。

来源:快乐老人报 中国青年报 法制日报

编辑:武维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