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历降至“零门槛”,养老护理员还能让人放心吗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黄靖康 2019-12-02 14:44:35
时刻新闻
—分享—

从怀柔到东四环,坐公交车要近两个小时。早上6点多出门,坐到教室里已是8点半。对于50岁的养老护理员万大姐来说,为了参加培训,这点儿辛苦不算啥:“既然干这一行,就多学点儿。”

万大姐来自怀柔区北房镇,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刚一个月。除了敬老院的办公室主任是“90后”,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几名同事都是“60后”、“70后”。其实,不仅仅是她的同事,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的其他“同学”也大都和她年纪相仿。自从养老护理员“新国标”将学历要求调整为“无学历要求”之后,培训班里的大龄学员更多了。

现象:赛场内外的年龄差 “40”“50”后仍是养老护理员主力

“如果老人突然跌倒了,是不是马上要把他扶起来?”得到学员的否定回答,授课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近日,在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举办的北京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上,一群比老师年龄还大的“学生”颇为引人注目——他们都是来自各区的一线养老护理员,大部分人都是四五十岁。

在同期举行的东城区养老护理员大赛的赛前培训中,情况也十分类似。参加培训的400多位一线养老护理员中,“40”“50”人员同样占到了六七成。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在初中上下。

同样是养老护理员,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却是另一番现象。日前,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一场养老护理员大赛中,37位参赛选手中,“90后”占到了25位,而四五十岁的选手则凤毛麟角。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国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孙宏鑫,就是一名1996年出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人。

记者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老年服务专业毕业,但在一线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主力,却仍是“40”“50”人员。这种现象在行业中非常普遍。虽然一线护理员大多从事较为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但由于之前没什么基础,所以参加技能培训的也往往是同一批人。

“他们确确实实需要培训。”一位负责养老护理员培训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往在一些政府组织的培训中,参加者可能更多的是机构或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所以,一有与一线工作相关的培训,参加的人总是特别多,许多人甚至事前没有报名,都是临时过来听的。

参加培训的万大姐表示,培训班设有养老护理员服务规范、消防安全等课程,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好理解,比如老人跌倒、噎食等问题的应急救护,都是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但是,失智老人照护的课程就比较难懂了。“课件里许多英文单词,老师讲课有时还讲英文,听不懂。”

讲述:更大的问题不是学历高低,而是招不到人

养老护理员队伍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叔叔阿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人。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床位10万张,在院护理员约7700人,尚存在不小的缺口。

今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新国标”不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作出要求,并明确了未取得小学毕业证书者的考核办法和标准。而此前,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是“初中毕业”。

“养老护理员高中以上学历的都很少,没法要求学历。”在石景山区一家二星级养老院,负责人闫景常常为招不到合适的养老护理员而发愁。她介绍,一线养老护理员“三低三高”现象突出,即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学历低,流动性高、职业风险高、年龄偏高。在这家养老院,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年龄不低于45岁,培训工作主要是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进行。她说,年长的护理员虽然踏实稳当,但因为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原因,也会出现一些沟通的问题,甚至有时还会遭到老人及家属的投诉。

闫景举了个例子,“比如新人培训的时候讲如何给老人翻身、叩背、挪移,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人来说,翻身和叩背还比较容易理解,讲到‘挪移’时,就得停下来解释一下。”她说,养老护理员都是持证上岗,但学历高一些,和老人相处的时候自然也会更融洽。

闫景也准备选派三位养老护理员去参加培训,这三位护理员最年轻的也已经46岁了。她表示,作为养老机构而言,也希望招一些专业的、年轻的养老护理员,但是这个岗位工作时间长、活儿比较辛苦,待遇也就在5000元左右,对年轻人来说实在没有吸引力。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许多养老机构而言,更大的问题并不是纠结于学历高低,而是招不到人。没有人,要求学历就是空谈。因此,有不少分析认为,新国标的出台有利于吸纳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缓解人才短缺困境,实现“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的目标。尤其对于郊区的养老机构而言,新国标的这条规定在弥补人员缺口上的作用将更加显著。

“我们是乡镇敬老院,年轻人不愿来。”万大姐告诉记者,她之前是一名环卫工人。她说,年轻人有学历、有技能,但是,小的敬老院根本“请不起”。“你看那些年轻的养老护理员,都是城六区上班的。”她表示,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小的敬老院只好“退而求其次”,请一些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的养老护理员。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提出学历“零门槛”,恰好说明了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的人才结构性矛盾。“首先是缺人,但是又没多少人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他举了个例子,其他行业缺人,大家都会积极地往里钻,但养老服务业却不一样。“虽然有的人对这个行业有兴趣,但并不打算在这里面长期耕耘。”另外,对于一线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又亟需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培训,却往往没有这样的机会和环境。再加上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又偏低,导致从业人员没有学习和提升的动力,“这是一个怪圈。”

事实上,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这个行业仍存在着很大偏见。记者发现,在一些开设养老护理员相关专业的高校中,专业名称并不是叫“养老护理”,而是叫“老年服务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养老护理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点与新国标提出的学历“无门槛”并不矛盾。

“养老服务是刚性服务,但它也是分层次的。最基础的服务如简单的生活照料,门槛确实比较低,而高门槛的服务,如褥疮的护理,就需要‘科班出身’才可以胜任。”业内人士认为,低门槛的一线的养老护理员只是负责具体执行,在诸如营养搭配、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方面,更强调专业眼光和专业视角,对学历门槛的要求其实并不低。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不想从事这一行的人而言,即便是“零门槛”,也依然无法吸引其加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了放宽门槛,还要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提升他们的职业地位和发展空间。

解读:不必过分关注“零门槛”

从初中毕业到无学历,“新国标”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要求?

“一些人觉得是行业的倒退,这其实是误读。新国标并不是降低标准,反而是要求更高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的主要编写者、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杨根来表示,学历“零门槛”其实并不是此次标准修订的重点。

杨根来表示,养老护理员经过将近20年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的认同。他说,“无学历要求”更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认同这个职业,而不是因为学历而被挡在门外。他表示,这部分养老护理员大多是从事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零门槛”有助于弥补人员缺口。

另外,“新国标”不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作出要求,并不是因此否定养老护理员的“含金量”,反而有助于提升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杨根来表示,新国标真正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大大拓展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拓宽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才是本次国标修改中的最大亮点。

新国标中,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新增了消防安全、失智照护、安宁服务、能力评估、辅具应用等内容,较之前大为丰富。同时,新国标还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等级由四个增至五个,新增“一级/高级技师”等级,明确申报条件为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并缩短了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从而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要求看似是降低了,其实恰恰相反,不但没有降低,而是有很大的提升。”杨根来说。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