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易仲祥:武医融合的“心悟锤”

来源:红网 作者:易仲祥 编辑:黄靖康 2019-11-20 15:25:19
时刻新闻
—分享—

历经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一个既传统而又新颖的武术内家拳套路之经典,伴随着《心悟锤》一书的正式出版发行,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让“心悟锤”有血、有肉、有骨头并且有灵魂地展现在热爱中华传统武术、追求新生活的人们面前,以此重现了中华武术的原始传统风貌。中华武术的原始风貌,就是将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学、中医经络学,特别是“子午流注”经络学智慧而科学地融合起来,让数千年前的民族瑰宝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共同分享,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祛病延年。数千年以来,中华武术和中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为冷兵器时代的国泰民安构建了安全的生存环境,世人因此而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和神奇之感。由于受中国数千年封建保守世俗观念的冲击,这种神奇逐渐被人们所淡漠甚至遗忘。为完整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之优秀文化,强烈的民族感与历史使命感成就了历尽艰辛而来之不易的“心悟锤”。心悟锤的形成,让现代社会的人们特别是亚健康状况的人们十分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心悟锤”集众家所长,并且将本人在长时期实践和修炼中所发现、总结的实用技艺以及相关的阴阳功法合璧联珠贯串而成。近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心悟锤”从设计到创编成形,应当是完美的,是成功的,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正如八拳掌门人羊定国先生在《心悟锤》一书的序言中所言“视其所演六十四式‘心悟锤’,无不体现式式相承、招招生圈,虽以六十四式定形,变化却承于一心。手法虽均成环,却有高有低,进退出入,攻守有别。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有型圈、无形圈,临敌之际,须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对有形,一招一式均暗蓄环劲、吐故纳新、合乎沉浮,熊经鸟伸、骨弱筋柔、运动身心,以强精神……所谓空而不空,是为真空,无用则空为心悟不二法门!……心中空虚,则灵而不昧,自然会因乱化现神奇,此即是仲祥弟‘心悟锤’之由来也。”

修炼心悟锤,理应从静功入门,吐故纳新。只有持守静功之修炼,促进精气神的形成,方能阴极阳生,静极生动。只有严谨地持守吐纳之法则,方能智慧地、有条不紊地、持续地梳理人体经络,促进人体保持阴阳平衡。随着静功修炼的质量日益提升,人体精气神即集腋成裘,为心悟锤的动功修炼营造一个十分良好而理想的内部修炼环境。

心悟锤动功之修炼,务必注重尾闾中正,并且持守顶头悬。如此状态下的修炼,真元之气才能充盈与畅通。古人云,“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督脉中正而挺拔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呼吸与肢体活动务必要充分协调与统一,并且力求始终自然而然,即行随气引、相依相随,切忌身体内外牵强附会。在修炼中,对于初学者在形气相依的课题上务必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在套路修炼中的呼吸,原则上以肢体上拔时吸气,肢体下沉时呼气,蓄势时吸气,发势时呼气,如此一吸一呼,一合一开。正如龙奉武先生所主张“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肢体顺随着吸与呼而舒展圆活,吞吐沉浮,随心所欲,内丹之炁在引导其肢体旋舞圆动中而内外相应,即凸显出更为充实之涌动,他们内外依存、相互协调,既陶醉在内丹腾发之炁的享受中,又沉浸在翩翩旋舞而缠绵之炁场里,既感受到古哲学高深之内涵,又领略到诗情画意般之幽雅意境,逍遥自在,心旷神怡,惟有此时此刻才能深刻领会到武林先贤们所主张的“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之深远寓意,以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舒畅心境。领悟了导引之法与阴阳之术,才能揽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从而进入到充满哲理的医武世界。

心悟锤修炼时,主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矮桩马。因为低矮桩马的采用,不只是单纯地筑实了修炼者的下盘根基,而且从人体生理、解剖、养生的角度来看,采用低矮桩修炼,人体的吞吐沉浮能刺激到修炼者肛门周围的随意肌、内、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等肌肉和相关韧带等软组织的松张活动。而这些软组织通常情况下是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只有在排泄人体糟粕时才会开阖地工作,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就自然容易引发痔疮、肛瘘、结肠病变等诸多疾病。逆向思维告诉人们,经常进行提肛活动,可以促进肛门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这些软组织的张合功能。低矮桩的修炼在有效地刺激肛门周围软组织的同时,更重要地也刺激到肛门附近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穴位,一个是肛门前的会阴穴(位于人体会阴部,男性为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为阴道口和肛门连线的中间点,会阴穴具有调节生理和生殖的功能,并有其独特之作用);另一个穴位是肛门后的尾骨端之长强穴。会阴穴与长强穴分别为一阴一阳,它们相互依存,是任督二脉之要穴,是修炼中华传统内外拳法不可或缺的关键点。

心悟锤修炼时,会阴穴与泥丸宫务必保持垂直状态,立身中正,用以吸收乾坤之气,并促成督脉挺拔气畅,确保日益充盈的精气畅通无阻。“医中之圣”李时珍认为会阴穴“此脉才动,百脉俱通,一通百通。”由此可见会阴穴在任脉中的地位。长强穴位于督脉尾骨下端,亦称为尾闾穴。因其位于脊椎最远端,故具有独特的益气升阳功能,因此行家也常称其为长寿穴。修炼心悟锤的时候,长强穴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吞吐沉浮时,长强穴与泥丸宫之间应当顺随而协调统一,否则就完全脱离了修炼的轨迹。因为活动于天地之间的修行者要采纳天地之灵气,都离不开长强穴与泥丸宫的遥相呼应。当身体虚灵顶颈顺随吸气上拔时,此时应当以泥丸宫为主导而上拔,尾闾穴位于下而即随之,此为采纳上苍之阳气,而身体顺随呼气而下沉时,理应以尾闾穴为主导,不偏不倚,此刻的泥丸宫即顺随呼吸与督脉而向下随之,好似一根绳子,双手各持一端,于上、下垂直而立。当绳子上端向上拉时,下端务必同速向上跟随,当下端往下沉时,上端也应从上向下而随,不论上与下,绳子必须要拉扯得直,牵拉速度要匀。整个修炼犹如任督二脉在接受日月精华的反复梳理和意与气的牵引,让人体精气神得以饱满而充实。故古圣宗明示:尾闾中正神灌顶,气透三关入泥丸。

随着修炼者任督二脉的通畅,进而平衡了全身的阴阳,充实了人体的精气神,筑实了扶正祛邪的人体抵御系统,健康的根基扎实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医武文化之沃土里,这就是作为“心悟锤”创始人的我对历史的责任,对人类健康忘我奋发的结果。

(作者易仲祥,系武术家、武道医家,著有武学著作《心悟锤》)

来源:红网

作者:易仲祥

编辑:黄靖康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19/11/20/62483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