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正成为我国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许多人在年老的时候又伴随着各种疾病的折磨,因而养老问题又往往与健康医疗问题息息相关。如何让广大老年人在颐养天年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健康的生活,是当前养老工作必须尽快解决的一大问题。
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健康状况不佳,是我国现阶段老龄化进程中的两大特点。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而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如果以健康生存年限来衡量的话,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老年人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中,大致有8年多、或者说有一半的时间带病生存。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养老机构与医院分开独立建设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和治病的双重需要。据统计,目前在我国4万多家各类养老机构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医养结合供给明显不足,医养脱节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有序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资金缺乏制约了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其次,养老机构与医保报销的通道尚未打通,抑制了老年病患者在养老机构中选择就医的积极性。最后,相关护理及医疗人才的缺乏,也使得养老机构在开展医疗服务时捉襟见肘。
因此,尽快推行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是打通养老和医疗脱节这个“痛点”的必要之举。这种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有效结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做到边养边医。按照健康中国行动制定的目标,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都要做到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国务院也多次提出要求,社区医疗、养老、家政等生活设施,都应该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国家将给予相应的财税支持。
为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大力发展医养融合机构。可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或PPP模式,鼓励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养融合专业机构的发展。须畅通医保就医和报销的通道,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获得更多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便捷,减轻他们的负担。要重视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注重维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增强职业的吸引力。此外,还需创新护理模式,利用互联网远程医疗、“网约护士”等新方法,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健康服务。总之,只有多方努力,采取多种措施打通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医养融合模式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长安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