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届花甲 他把“国家非遗”带进校园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孟环文 编辑:黄靖康 2019-07-23 11:57:23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家级非遗“风筝魏”第四代传承人魏国秋,在上世纪80年代离开了工厂“风筝车间”,回归了传统手艺人的身份。从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他本人及他的独子,近140年的传承,手工风筝在他们一代代人手中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生命。经历过鲜花、掌声和认可,也经历过下岗、病危、彷徨,是金子始终会发出光芒,带着他精雕细琢的手工风筝,魏国秋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如今,年届花甲的他还忙于把这项传统文化技艺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校园里的青少年之间。

从小练就一身技艺

上周五,在魏国秋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魏国秋父子二人。“从小,我的眼里看见的就是爷爷、奶奶、爸爸他们在做风筝,小时候没有玩具,五六岁开始,我会买小人书自己画书里的人物,还有就是做风筝,一学习做风筝就很兴奋,可以一天不吃不喝去完成一个风筝作品,有自己做的风筝当玩具,在小伙伴中特别有优越感。我有个亲哥哥,他不喜欢风筝,就没有学。”魏国秋告诉记者:“我老太爷儿时是去扎彩铺学艺,后来做风筝特别厉害,他做的十丈长的蜈蚣风筝,让他名气大振,当时的朝代,民间和皇家都知道他做风筝技艺高超。风筝的技艺,一直传承到上世纪60年代我父亲那会儿,我和父亲都在工艺美术厂的风筝车间工作过,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那时候作为工艺礼品中的精品,出口到国外,都是供不应求。我在风筝车间做了五六年,24岁的时候离开。”

谈及自己做风筝的生涯,魏国秋滔滔不绝,他强调做风筝需要耐得了寂寞,心细、心灵手巧那是必需的。魏国秋说他从小就最喜欢“瞎捣鼓”,拆开玩具再装上,修理缝纫机、手表等等都是拿手,“七八岁就用刀子用火的,比如把整个大筒状的竹子,劈成头发丝细的竹丝,还要拿火烤煨竹子,做出风筝的立体骨架。那时候经常割到手,但不娇气的我从来也没留意到这些,一心琢磨怎么把风筝做轻,绘画美,让它飞得高。”

记者了解到,“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始创于1892年。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84年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中国78项著名民间艺术项目之一,200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魏国秋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风筝魏”风筝的制作,在创意、设计、选料、扎架、彩绘、裱糊、总装、试飞等技术流程操作上,十分讲究,对竹子选用及高温处理非常严格,毛竹必须是四川、福建那边5年以上的,风干后分割,密度很大;在骨架扎制方面,采取打眼扣榫的方法,可以拆、散、折、叠,后期完全不用其他材料拴接;在彩绘上采用“退晕法”,达到了色彩鲜艳、造型逼真的效果。因设计精心,“风筝魏”风筝既可放飞娱乐,又可观赏把玩,所以一直广受人们喜爱。

非遗大师也有坎坷

就是这么“国家级”的好东西,却也曾经经历了不景气的阶段,上世纪80年代魏国秋成了家有了孩子,却下岗在家,三五年的时间里,有活儿就干,没有活儿的时候就真的没有收入,靠亲朋好友救济。

值得一提的是,没活儿的时候,他的手也不离风筝,因为“不做难受”。那段时间,爱人给了他很大的支持,没有埋怨,爱人上班挣钱默默支撑着家庭,还鼓励他把好手艺一定要坚持下去。到了2000年前后,家里没有房,魏国秋还花20万做了个大手术,被医院一度下了病危通知,所幸在亲朋好友帮助下,这么大的变故之后,魏国秋和家人挺了过来。“我觉得我人品好,所以机遇好,朋友们了解我,愿意帮助我,并且推荐我活儿。”魏国秋自信满满地说。

病好以后,也就从医院才出来一个月,他便又拿起画笔画风筝,家人都不让他干活儿,可是拦不住。在这样的坚持之下,魏国秋开了一个店和一个工作室,并因为网上抖音等短视频的传播,他开始进一步在国内外名声大噪,收获了很多国内外粉丝。

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一个醒目的“百年朝凤”真丝绢风筝作品,魏国秋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博物馆定做的,价值10万元,魏国秋亲自手工做了一个半月,记者仔细观察,每只鸟的立体感惟妙惟肖,仿佛随时就要展翅高飞。旁边还有一个老鹰风筝的骨架,据说光这个骨架就价值1万元,打眼扣榫轻巧结实,巧夺天工。

“在圈子里大家都认可我的好东西,一比较就看出来,我们在北京一年一度的展览会上,每年带过去多少风筝就被抢购完多少,还会下补单追着要。通过网络宣传,国内外的风筝迷都慕名找来,有买走风筝收藏的,有放在婚房装饰房间的,有拿去送礼的,各路朋友络绎不绝,我和儿子开始忙不过来。最近这些年,国外朋友来买风筝、学做风筝的也越来越多,上个月有个英国来的女士,特意来中国旅游,到我的店里学着亲手给自己做了个风筝,我一打听,那天是她生日,亲手给自己做个中国传统风筝就是她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还有一次美国方面邀请他去迪士尼乐园现场制作风筝,“美国人不相信这是纯手工做的,后来用两台摄像机拍我的制作过程,服气了。当时还有人给房子给车给薪水要留我在美国,我拒绝了,我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人,那肯定是要在自己国家踏踏实实做事情的。”魏国秋认真地说。

最爱给孩子“讲风筝”

当下,慕名来拜师的人很多,但魏国秋慎重地表示,学徒人品要好,做人要正直,他绝对不可能随便收徒,但有“好苗子”也不会错过。“没有广泛收徒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现在特别忙,会花很多时间去小学、中学、大学给孩子们义务上传统特色课,有的学校都是定期去,每个月去几次。我看现在孩子们学习太紧张了,能专门系统学做风筝的很少,孩子们大都是业余学一学,但这样也很好,至少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工作室里也给孩子们设置了DIY风筝课程,我定价只有40元一次,就可以教他们做风筝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多来,高兴的是放假以后来的家长孩子很多。孩子们会好奇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传统风筝是怎么制作的,为什么会有弯儿,用的材料是什么等等,我特别乐意一一介绍给他们。”

魏国秋的儿子小魏,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但却因为真心喜欢风筝,毕业后跟着父亲一起做风筝,还自嘲自己“身兼数职”——负责父亲风筝工作室的财务、策划、经营、司机,“我爸总爱去参加义卖扶贫活动,还总是义务去学校,拦不住。”小魏说:“我在爸爸那里看到了这一行的未来,很有意义和前途,所以想继承,并没有人逼我。比如有一次,爸爸作为第一位去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给孩子们讲风筝的人,有孩子听完说,以后长大要去中国留学,我觉得太自豪了。”还有一次,魏国秋一条在抖音上播出的在台湾放飞50米长巨龙风筝的视频,引起轰动,后台网友们的留言赞美也让小魏很感动:“这是爸爸去参加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时拍摄的,风筝是爸爸用了两个多月、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后来还有博物馆要花两万多元买下来收藏。这样宝贵的中国传统技艺,我非常愿意继承下去。”本报记者孟环文并摄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孟环文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