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本报特约评论员彭杰
《解放日报》5日报道,在长三角区域内,通过异地养老的方式,共享养老资源已是大势所趋。比如,在浙江嘉兴一家养老机构里,就“扎堆”入住了超过400位上海老人。不过,多位上海老人一致表示,尽管去往周边养老性价比高,但他们在异地就医方面仍有烦恼,往返两地看病、“囤药”的不在少数。
按照惯例,异地安置或长期居住外地的退休人员如果要异地就医,必须先在参保地医保机构备案,再选择异地定点医院就医。但相关报道称,一些在浙江嘉兴养老的上海老人表示,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备案周期内医保卡就可能无法再在上海的医疗机构直接进行刷卡结算。有老人直言:“把医保从上海转到嘉兴去,很少有老人能下这样的决心。”
事实上,由于两地医保目录及医疗资源的差别客观存在,老人们的这种心态也被相关数据所印证。比如,自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启动以来,截至今年4月30日,浙江参保人员在上海试点医院进行异地门诊刷卡直接结算的达21263人次,而上海参保人员到浙江刷卡直接结算的只有2320人次。
不难看出,对“坐拥”原参保地优质医疗资源的老人而言,即便愿意去外地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养老服务,但对异地就医仍心存顾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如果参保人又想回参保地住院,能否继续享受参保地报销政策?是否需要重复备案?在一定期限内允不允许多次备案?从目前来看,相关政策尚缺乏权威说法以及必要的透明度。
鉴于此,从管理角度而言,在医保“互联互通”的背景下,各地理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注意事项的宣传力度,尽可能缩小相关政策知晓度的盲区。而在技术层面,更应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的线上备案机制,使医保“转入转出”变得更加便捷,让异地养老的老人们少跑腿。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彭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