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本报特约评论员彭杰
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近日发布《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作用优化长者饭堂服务供给工作方案》,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配餐服务,高校、企事业单位举办的长者饭堂,将按照市本级助餐配餐服务相关政策给予同等资助。符合条件的高校、企事业单位纳入长者饭堂经营类型后,将加挂全市统一的“长者饭堂”标识。
面对老龄化趋势,几乎没有任何领域可以作壁上观,如何让老年人享有舌尖上的幸福同样如此。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在儿子苏明成家住时,由于小两口上班忙,基本都给苏大强点外卖吃,但苏大强嫌弃米饭硬,不好吃。虽说苏大强“作天作地”,但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他的吐槽却不失为很多人晚年生活的生动写照。
在近年的媒体报道中,并不鲜见关于社区老年食堂难以为继的案例,但像广州市这样在官方推动下成规模地扩充老年助餐服务的探索之举,甚为少见。在一些地方,尽管不少街道社区办起了老年食堂,但缺少全市性的、成体系的老年助餐项目推进方案。并且,不少社区老年食堂的覆盖面十分有限,主要服务对象不外乎失独、孤寡、残疾等民政资助对象,远远无法化解广大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难的痛点,缺乏普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州市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配餐服务,并出台具体的补助政策,堪称养老助餐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范本。
事实上,在此次出台文件前,广州市多所高校以及知名餐饮企业就响应政府号召开设了老年助餐窗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天河区利用华农、华工、华师、暨大、广州体院的部分食堂为周边老年人配餐,就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服务人数占该区配餐人数一半以上。
从推广价值和可行性来看,“广州模式”并非不可复制。目前,许多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内部食堂,场地、设施均有保障,在政府的资助下设置老年助餐专区,开辟老年助餐窗口,在现有供餐能力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助餐服务,既可充分利用资源,亦可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举措,能让周边老年群体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
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加强助餐服务的供给而言,倘若更多长者饭堂在高校、企事业单位落地,防止此类助餐点沦为内部长者专有福利、避免餐食品种单一、加强送餐入户能力等问题,更需有制度性的应对机制。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 彭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