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年轻人将父母微信传谣的来源做了调查,发现这些消息大多来自4个“神秘群”——小学初中同学群、厂矿老友群、老街坊群、退休聊天群。在这些群中,群友能说会道,十分钟不理,系统就能提醒你有几百条未读信息!
与之对应的是,在那些专业性、活动类的群组中,如模特群、书法群中,转发谣言、分享“重磅消息”的人则很少。这是为何?
退休群里啥都聊,就不聊生活
四川成都的王小棉有一个爱分享“猛料”的妈妈——时事类的如《惊人内幕,删前速看》她要看;心灵鸡汤类的如《这三种人,打死也不能往来》她喜欢;养生类的如《这种水喝了就会得癌症!》她最爱转发……王小棉对母亲的手机进行了一番“搜查”,原来这些“猛料”大多是来源于××二完小68级同学群、××机械厂一组快乐老友群和西街老街坊群。于是,她悄悄设置了“消息免打扰”。
山东济宁67岁的陈德顺有同感。一年前,他被拉入一个邻里退休群,为表友好,陈德顺主动询问大家平时都在哪玩,“半天没人响应”。后来,陈德顺发现,每天早上,总有人在群内转发“重磅消息”“惊天秘密”。每每此时,群内就热闹起来,“帖子发了还没半分钟,就有人发表意见,接着曝光更夸张的。什么都聊,就不聊生活,大家都是邻居,偶尔搞个聚会也好”。
同学群里不叙旧,谣言满天飞
广东佛山72岁的赵玉珍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初中同学群里现在都不叙旧,一大早的问好都以分享微信链接代替,一看都是些夸大其词的谣言帖”。
赵玉珍说,同学群有过短暂几天的“蜜月期”,之后便成为了养生消息轮番轰炸的重灾区。相比之下,赵玉珍的另一个文学交流群里干货很多,“大家会定期见面举办文化交流,每次交流之后,总有人主动分享心得。活动后,大家还会写文章做电子相册,继续分享快乐”。
“一些无价值的信息,严重影响生活。”贵州贵阳68岁的胡爱民说,前不久,老伴从同事群里看到一条退休金调涨到位的消息,便频繁催促他去核实,“单位说没这事,过几天她又说收到类似的消息,又开始催,没办法,我只好去银行打流水单证明给她看”。
建议:适当制止,经常活动
16日,记者就此话题对175名网友做了个调查,其中,××退休群、××小区街坊群成为受访者公认的谣言“集散地”,有超过89%的受访者表示,纯聊天群里经常会有“重磅消息”出现,“大家天南海北聚到一起,彼此不认识,没啥约束”。
为什么这些群爱传谣、分享“重磅消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卜凌娜分析,这些群组有些共性:文化素质差距较大;群友大多没见过面或没有深交;群友没有相同或相似的兴趣;一般很少组织活动和线下聚会,“那些喜欢转发‘内幕消息’的人,可能是想引起他人关注,刷存在感”。
湖南长沙65岁的张静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的同学群以前也爱传播一些包治百病的健康消息,她还按照文中方法——喝苦瓜汁减肥,结果闹出了胃病。后来,她建议群里多搞聚会,并主动策划活动,“大家都忙着分享美景和美食,就没空分享谣言了”。没活动时,张静还会主动发起一些话题,如分享带孙心得等。
“可以适当制止。”山东青岛73岁的谭国庆说,他的老同学群也常有假消息出现。有一次,群友发了则“微波炉辐射致癌”的消息,他立刻搜到了辟谣说法,并附加一句“这种消息,你不会信的”,“委婉提醒,也不至于让他没面子”。(本报记者鲍杰)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