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潜修心悟锤》 呼吸吐纳乾坤气,潜修悟道求真谛。腰胯统全身,沉浮吞吐松。
贯穿医与武,智慧圆旋舞。无我养精神,健康久视人。
《菩萨蛮.潜修心悟锤》这首词,是本人为了让心悟锤修炼者更好地把握好修炼法则而量身定做的。其意为敦促修炼者谙熟于心、奉为圭臬。中华传统武术,不论内外拳法,皆十分注重内炼,唯行此法方可得道。心悟锤更应于此!因为“心悟”为一切传统武术之修炼根本。只有根之于心,发之于悟,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千锤百炼,悟道益宏,方可益寿天年。这就是心悟锤的初心和缘由。
心悟锤自成一体,并带有十分浓厚的传统武术之原始烙印。他的灵魂深处,无不蕴藏着华夏古哲学的原始精髓。而这些极为宝贵的华夏古哲学的原始精髓,逐渐地被历史所淡漠,甚至被现代人所遗忘。希望通过对心悟锤的修练,能够促进更多的人们参与探究传统医武文化的兴趣与追求。
心悟锤的修炼,务必依照传统的法则接受天地之灵气,如此才能促进和充实以精气神为基础的能量流。能量流的形成和充盈,有利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激发元气、扶正祛邪,从而抱元守一,延年益寿。什么叫接受天地之灵气?遵循传统的法则,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地智慧呼吸。现代人称其为“气功”,古人称之为“胎息”、“吐纳”、“导引”、“内丹学”。修练心悟锤,势必要懂得智慧呼吸,并且深知呼吸和套路之间的表里关系,这就是有着数千年辉煌传统的中华武术的根。如果修炼太极拳,不会自然地智慧地结合呼吸来修炼,那只能说是太极操或是太极舞,是绝不可能功成名遂、登堂入室的。中华传统的修身养性之道法,经过百日修炼,亚健康状况即能明显改变,生活质量即能明显提升。心悟锤亦如此!
早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被尊称为“万古丹经之祖”的魏伯阳,在内丹经络学修炼领域的实践和理论上都有颇高的造诣,他的伟大成就促进了中国和整个世界历史。内丹修炼,亦称炼己筑基之学,是以人体元气为鼎炉,并以精气神为基本物质的修身养性,故古圣贤充满自信地说,“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修练心悟锤后,的确能让人爽心豁目,舒畅之感难以言表,随着修炼者的机体外表明显柔软,骨骼却明显的坚硬,体力明显的增大,双目日渐炯炯有神等等。对此,我们应当从中医学理上将以领悟。一个正常人经过八小时睡眠休息,再加上一日三餐所吸收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能量,只能维持一天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通过内丹修炼,即能产生一定的脏腑经络之气。随着修炼的不断升华,这些脏腑之气也相应地不断充实着人体,所以经过修炼的人体就开始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个良性循环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通过呼吸,人体自然接受了天地之灵气,修炼者即感受到口腔内津液势如泉涌。而生命之根本的精气,主要成分就是气血和津液,因此精气的充实即促进了“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脏腑之气的充实发展。随着各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的不断充盈,人体就自然而然神气十足了。所有这些,最终凸显在人体的肾气充实。肾气足自然百病除。所以正确的内丹修练者,不但身体骨骼硬朗如钢铁,而且思维敏捷、智慧过人、举重若轻、有泰山崩如前而色不变之气概!
内丹修炼分为静功与动功,静功以站桩打坐为主。肢体活动其幅度有限。外观看似较为简单,但内在的修炼之道法,则无不贯穿着对立统一的古哲学思想,其奥妙无穷。动功的修炼则千姿百态,包括诸多传统太极拳的操练,都应属于动功修炼的范畴。
心悟锤的修炼,就是静功与动功的综合而统一的修炼。其修炼时的呼吸方式为自然呼吸,原则上肢体上拔时吸气,肢体下沉时呼气;蓄势时吸气,发势时呼气。在整个修炼中务必保持呼吸与肢体活动的充分协调统一,务必始终自然而然地形随气引、相依相随,切忌身体内外牵强附会,以此而打破了内守专一的自然平衡。呼与吸,乃阳与阴。心悟锤从始至终在呼与吸的无我之世界里追求与探究。如此一呼一吸、一合一开,“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肢体顺随着吸与呼而舒展圆活、吞吐沉浮、随心所欲。内丹之炁在引导其肢体的旋舞圆动中而内外依存、相互协调,既陶醉在内丹腾发之炁的享受中,又沉浸在翩翩旋舞而缠绵之炁场里;既感受到古哲学的内涵,又领略到诗情画意般之意境,逍遥自在,心旷神怡。唯有此时此刻才能领会到武林先贤们所主张的“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之深刻寓意,以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舒畅心境。
心悟锤作者 易仲祥
2019年4月13日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易仲祥
编辑:黄靖康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aonian.rednet.cn/content/2019/04/15/531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