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今天(2月25日)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社科院于22日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9)No.10》。这份报告指出,因为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个人账户养老缴费被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使用,结果职工个人账户为空账,养老金权益债务实际上处于隐性负债状态。
在中国,普通公民(最晚)于60岁退休,退休后即开始领取养老金。依据现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这个国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标准,中国从1999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2017年,随着1949年后出生高峰期(1957年)出生人口的退休,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均寿命也相应延长。这就意味着人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在相应延长。
养老金问题牵涉千家万户,可以说所有人、所有家庭都与此相关。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这个数据意味着,大约30年后,中国平均不到3个人里就有1个60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这个数据也意味着中国养老负担将在未来短短30年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抚养比将持续下降,养老金问题也将日益突出。2017年,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3.53亿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为2.59亿人,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9460万人,总抚养比为2.73:1,比2016年的2.8:1又有所下降。同时,地区间养老保险抚养比的差距也在扩大:最高的广东超过了8:1,最低的黑龙江不到1.3:1。
今年1月16日,人社部官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8年,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而在去年年中(6月13日)的相关会议上,人社部官员表示,2017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1万亿元,但结余的分布极不平均,其中广东、北京等累计结余最多的7个省份占结余总额的2/3,而辽宁、黑龙江等部分省份已经出现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对此,人社部官员承认,“省际之间基金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对基金进行适度调剂”。
据上述报告,2015年中国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6个。报告提供的精算结果显示,如果没有较大的政策性推动,2018—2022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将维持在13—14个,接近全国省级统筹单位的一半,这些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基金结余向部分省份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人社部官员在2018年披露说,中国养老金“累计结余可以支付17.4个月,有些省可以支付到40个、50个月,并且每年当期都有上百亿的结余,广东去年的结余超过1000亿”,而“辽宁、黑龙江等一些省份的基金运行面临很大压力,已经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个别省份的累计结余也用完了”。
出路何在?有专家指出,从全口径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型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企业经营预算)看,中国经济建设方面财政支出大体占40%,社会福利性支出也大体占40%,但在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建设的支出最多不超过20%,剩下60%甚至更高都用于社会福利性支出。这应该成为中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方向,如此,社会保障才能提质增效。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