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北京通州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公共秩序中队民警马丽娜暗暗松了一口气:在全年走失人口最高峰的七、八两个月,仅在通州分局辖区内,总计接报了163起走失,其中大部分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马丽娜特别提醒大家,老人走失没有“24小时后受理”一说,这是讹传,建议家属发现老人走失后赶快报警。
60岁以上者走失,警方立即受理
马丽娜介绍,对60岁以上、18岁以下及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身体残疾或患不可控疾病的走失者,警方都会在接报时立即着手处理。接到老年人走失的报警后,首先民警会核实报警人与走失者的关系,一般都是直系亲属来报案,核实身份后,受理的派出所会将走失者的体貌特征等信息写成简短的协查信息,转发分局所有派出所,同时报送分局勤务指挥处和治安支队。
治安支队收到简报后,会发送到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信息库,进入总队工作网页的首页飘窗。“这样全市民警都可以看到,无论是老人走到哪个分局辖区,只要被找到,民警就能根据协查信息,发现线索,跟我们联系。如果我们发现了说不清姓名住址的走失老人,却还没人报警,也会先把人送到救助站,再把他的特征发到这里,等候家属报警。”
周末和暑假是老人走失高峰
每到暑期及周末,老人走失的报警就会增加。马丽娜告诉记者,暑期很多外地老人来京,或是旅游或是住在儿女家带孙,人生地不熟,最易出问题。而在周末时,也经常出现孩子们都回家,老人或是忙于采买,或是有时间放松,出门的频率高于往常,使走失概率增加。
马丽娜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人走失相当普遍,这种病发作的时间随机,不少患者非常抗拒在身上携带信息卡片。她建议家人在老人的每件衣服上都缝上家人电话和家庭住址,或给老人戴个定位手环。
与老人走失高峰不同,在每个学期考试前后一段时间,是小孩“走失”的高峰。
朋友圈、“头条寻人”也是找人途径
除了报警,家中老人走失,还能有什么办法?最常见的是发朋友圈。但对于“经常性”走失的老人,朋友圈的效果会下降。对其家人来说,更是可能会经受“怎么连老人都看不好”的议论。
另一个方法则是“今日头条”APP的公益项目“头条寻人”。2016年起,“头条寻人”与多地公安机关合作,借助“头条”的用户积累和定位技术,及公安方面的工作经验,与各地警方合作,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找回了435名走失者。同期,“头条寻人”共弹窗推送了48567例寻人启事,总计在全国找到6900名走失者,最快的找回在1分钟内完成;最多的,则是一天内寻回29人。其工作原理是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直接弹窗寻人启事,寻人启事按地理位置,优先推荐给走失者所在城市的本地人。
警方提示:老人走失后,家属立即报警,提供走失老人的体貌、衣着特征及随身携带的物品、失踪地点详细地址、简要现场情况描述。最好能提供近期的老人照片,以清晰的全身照为佳。(摘编自《北京晚报》)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黄上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