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结婚率趋低愁煞相亲“代理人”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坤 编辑:黄上润 2018-09-19 11:21:56
时刻新闻
—分享—

相亲角已成各大公园一景。

  中国结婚率已处于近5年来的最低值。据民政部新近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结婚率为7.7‰,这是该项数据自2013年达到9.92‰的峰值后,连续第4年出现下滑。结婚率不断下降,一方面是因为适婚群体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婚龄普遍推迟。对于后者,活跃在各地相亲角替子女征婚的老年父母无疑感受最为深刻,这些奔波的“代理人”,对子女有着别样的爱与忧愁。(本报记者陈坤)

  1 不将就有房有车是“标配”

  “这是你孩子的资料吗?”

  “是啊,你家男孩还是女孩?”

  “男孩。你家呢?”

  “我家女孩。”

  “哦,那有点什么要求呀?”

  ……

  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相亲角,每天都在发生。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年嘉湖畔的小广场,也不例外。这处被葱茏树木包围着的小天地,既能满足为子女相亲的老人相互交流的需求,又能保证一定的隐私性。

  随着相亲需求的旺盛,长沙烈士公园的相亲角甚至滋生了一桩隐秘的“生意”。60多岁的龙先生在这里专门负责给前来发布子女相亲信息的老人制作并保管卡片。为子女征婚的老人们只要把相关信息和对对方的要求告诉龙先生,他就会统一制作成A4纸大小的卡片悬挂于四周,并负责保管。

  “100块钱挂2个月,打印过塑另收10元。”龙先生说,这个小广场已存在多年,但成为相亲角是近四五年的事情,现在每到周末几乎都会来上百名老人为子女相亲,有的老人虽然早就挂出了卡片,但还是会经常来现场,希望能遇到“有缘人”。每当有老人找龙先生挂卡片,他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要求太多,长沙人爱策(调侃),把人品放在第一位”。

  不过,对聚集于此的“代理人”来说,这句话似乎起不到多少劝慰的作用。52岁的蔡女士有两个儿子,一个30岁,一个27岁,均未找对象。因老伴去世早,蔡女士这几年为两个儿子的婚事操心不已。蔡女士说,她在烈士公园相亲角看到的挂卡片的女方,无论自身条件怎样,几乎都要求男方要有房有车,她曾尝试和几个有女儿的老人聊了聊,“最低要求”也是男方先付首付买房。“动不动就要房要车,我家两个都是儿子,工作也都刚稳定,哪里买得起啊!”两鬓斑白的蔡女士说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

  相比起来,55岁的王桂香可能要幸运一点。“房子给他(儿子)买了,车也买了,车库我都买了。”王桂香说,她离婚十几年,这些年独自挣钱置业,为的就是在儿子成家一事上能助一臂之力。不过,即便有这样的“硬件”,她也并非毫无担忧,言语间,她总害怕自己的离异会影响到儿子找对象。在相亲角与人交流,王桂香常会不经意间透露,等儿子有了对象,她就搬出去单过。

  2 不平衡自降条件也得找

  对于“代理人”提出的各种要求,长期在此“独家经营”挂牌业务的龙先生最为熟悉不过。在他看来,在相亲角,所谓的“门当户对”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据他的观察,父母来相亲角帮忙找对象的,“剩女比剩男多,而且女方条件常常比男方更具优势”。

  54岁的周女士4年前就开始在烈士公园相亲角替女儿“物色”结婚对象。最开始,她在卡片上对“未来女婿”列出的必备条件包括有车有房、父母有退休工资、硕士学历、收入1万元以上、身高175cm以上等十条,但因为一直未找到满意的,她不得不逐渐降低标准。今年下半年,女儿就满30岁了,周女士挂出的相亲卡片上,只剩下“年龄合适、有房、人品好”等只言片语。

  朱先生面临的情况也类似。他女儿33岁,有名牌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从事金融行业,身高长相均不错。朱先生说,来相亲角找对象的女方不乏硕士、博士,但男方学历多是本科、大专,想要匹配不容易,为了增加成功率,他在卡片上有意将女儿学历降成了“硕士”,月收入也“缩水”至1万元。

  家长们的这些“小心机”,龙先生并不陌生。“总是找不到中意的,不把条件降一降还能怎么办呢?”不过,龙先生坦承,即便如此,相亲角的整体成功率还是不太理想。

  3 不理解越晚婚越不着急

  事实上,无论是在长沙,还是其他城市,相亲角从来都是尴尬的存在——父母们急不可耐地为子女找对象,但年轻一代似乎总是不以为然,有些家长甚至是瞒着孩子偷偷来的。

  57岁的李女士来自湖南邵阳,她29岁的女儿在长沙工作,一直没找对象。李女士每次来烈士公园相亲角都是谎称外出逛街,她一直想不明白的是,为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而且“越大越不想”。在她看来,女儿不着急找对象是受了身边人的影响。李女士说,女儿有个闺蜜微信群,全是大龄单身女青年,经常约着一起出去玩,女儿单位也有不少剩女,“据说有一个40岁了还没结婚,有房有车,条件好得很”。对于女儿的微信签名“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李女士说,她总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类似的感受,60岁的刘先生也有。他女儿34岁,为了给女儿找对象,他已经在烈士公园相亲角转悠了两年。“女儿不让我来,觉得来这里就降低自己的身份了,好像自己找不着对象似的。”但刘先生并不这么觉得,毕竟,“宅在家里一点希望也没有,在这里还有一点希望”。刘先生家条件并不差,对男方的经济要求不高,但他也从来不知道女儿要的“感觉”究竟是什么。而对他自己来说,最为真切的感受却是,最近两年,主动给女儿介绍对象的人明显减少了,而女儿也愈发不把结婚一事放在心上。

  来相亲角替儿子找对象,70岁的吴先生已经坚持了4年。他儿子今年41岁,因为曾经在感情上受过挫折,至今未婚。“当父母的哪个不盼孩子结婚?成家才能立业。”吴先生说,看着儿子天天在眼前晃着,却总不出去找对象,他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开心。“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你说我们出去旅游多好。可就是因为儿子没找对象,我们去哪都高兴不起来。”吴先生说,老伴有时晚上做梦都梦见儿子结婚。

  4 不提倡相亲角充满父母偏好

  面对剩男剩女,活跃在相亲角的“代理人”抱有焦虑其实并不难理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和城市化程度提升,中国居民初婚年龄在近40年来已出现普遍提升。而在一些发达地区,初婚年龄甚至已上升到了30岁以上的高位。例如,据江苏省民政厅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17年,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为34.2岁,其中女性34.3岁,男性34.1岁。江苏省内,即使结婚最早的苏州人,平均初婚年龄也达到了30.2岁。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李同归教授,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爱的心理学》课程,他曾指导学生对北京的玉渊潭相亲角进行过调研。在他看来,“近年出现的相亲角,实际上是父母们代替子女进行婚恋对象的挑选,充满了父母的偏好,成功率并不高”。

  “我们调研也发现,实际上父母能代表多少子女的意见?没多少。”李同归认为,经常光顾相亲角的家长,已经慢慢把相亲角变成了聊天角,变成了一个老年人的社交平台。他说,相亲角这种模式,如果没有儿女的意志,只有家长参与,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子女找对象终究还得靠他们自己多参加户外社交活动,增加接触异性的机会。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陈坤

编辑:黄上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