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湖南一体化大中医公共服务平台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赵鸿 刘梨 唐江澎 编辑:黄上润 2018-05-09 15:53:20
时刻新闻
—分享—

  湘中医”医疗联盟成立3年多来,相继成立18个专科联盟,辐射全省不同层级的215家基层医疗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教授在永州市道县中医医院义诊。刘梨 摄

“湘中医”医疗联盟针灸推拿康复联盟专家在湘西十八洞村义诊。曹佳男 摄

  生病的我在这头,好医生在那头……这曾是许许多多基层患者最深的痛。

  不过,对于涟源的陈秋生(化名)来说,省会医院的专家就在身边。不久前的一天,陈秋生在涟源市中医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后出现黄疸,胆管引流管有胆汁引出。当日上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外科主任张文兴教授恰好在其所住的病房查房。胆道下段梗阻,必须马上手术!张文兴建议患者立即转诊长沙,并迅速通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好术前准备,当日中午就为患者做了急诊手术,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据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教授介绍,自2014年12月该院牵头成立湖南省首个中医医联体——“湘中医”医疗联盟以来,近3万名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陈新宇表示,3年多来,该院坚持从三个方面着力,帮助基层机构逐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湘中医”医疗联盟相继成立内科、外科、针推、骨伤、疼痛、妇儿等18个专科联盟,辐射全省14个市州,涵盖了地市级中医院、县级中医院、部分综合医院等在内的215家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成为湖南省一体化大中医公共服务平台。

  举措1

  特色医疗“植入”基层医院

  “跨区域专科联盟的搭建和细分,不仅仅是专科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是牵头医院帮扶县级医院建设名类齐全的特色专科,帮助基础薄弱的专科逐渐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据陈新宇介绍,在“湘中医”医疗联盟的建设过程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优势专科群的技术力量为支撑,将一批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的特色技术、特色疗法、特色制剂直接“植入”到下级医院,为基层医院打造培养了一批名科名医,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专科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湘中医”医疗联盟风湿专科联盟成立之初,该院风湿科利用中医在风湿病治疗领域的专科优势和自身积累的经验,帮助新晃、道县、安乡、汝城等县级中医院新建风湿科,并帮助其逐渐走向标准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到基层指导的医生在省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风湿科王莘智教授的微信联系人中约有3000人都是基层患者。

  “湘中医”医疗联盟肛肠专科联盟成立后,该院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及学科管理经验,使很多县级中医院肛肠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甚至成为所在地区的重点专科、行业标杆。

  至今,“湘中医”医疗联盟外科联盟已为保靖县、桃源县、邵阳县等地的45家县级中医院培养了50名微创外科主任,提升了湖南省微创外科的整体水平。

  举措2

  利用信息平台实现远程协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湖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依托单位,“湘中医”医疗联盟充分利用湖南省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统一信息平台、共享区域资源、协同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检查检验和药物配送、医疗档案互信、信息共享等。

  “湘中医”医疗联盟肝病专科联盟自主研发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区域内外联盟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慢病管理模式已在肝病联盟40余家医院广泛推广应用,可实现慢性肝病患者从门诊、住院延伸到出院后长期随访的全程疾病信息管理。目前2万余名患者在该平台建档,医生可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肝病专科联盟还建立了中医药防治重症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推广应用管理小组,完善推广可更新的重症肝炎中医药防治技术体系,并结合应用单位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重症肝炎中医药防治规范在基层推广应用的示范模式。

  影像科一直是大部分基层中医院的短板,在高级医技人员配备、实际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方面与同级人民医院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像专科联盟成立后,医联体内部可实现影像检查远程阅片、影像处理打印,“基层拍片、上级诊断”逐步成为常态。

  举措3

  危急重症转诊实现精准对接

  “‘湘中医’医疗联盟成立后,联盟内开放危急重症、疑难杂症、特殊病例患者等向上转诊的绿色通道,实现精准对接,确保这些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住进上级医院。”陈新宇表示,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同时帮助各基层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据了解,联盟内制定了明确的双向转诊流程,直接护送危急重症患者住进病区,科室代办住院手续;对转诊患者确保24小时内安排床位,病房负责医师24小时内首次查房,科主任48小时内查房,疑难危急重症随时查房会诊,并及时向转诊的基层医院医生联反馈病人诊疗情况。近年来,仅通过“湘中医”医疗联盟肝病专科联盟“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信息管理平台”,从基层医院转诊的重症肝病患者就有近600人次。

  同时,对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及稳定期患者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在达到转诊条件后,将其转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下转康复期的病人时,上级医生将提前通知基层单位,提供下转病人的有关资料,并指导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

  3年多来,“湘中医”医疗联盟通过义诊、查房、会诊、手术、学术讲座等活动,力促优质资源下沉,建立起了省内“半天流动治疗圈”。

  在社区做针推,专家远程确定治疗方案

  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针推康复专科联盟

  60多岁的彭昱前(化名)不久前因腰痛加剧,在天心区青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并登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一体化远程会诊平台”寻求帮助。

  通过与基层医生和病人的视频交流,该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叶勇副教授根据病人胃切除手术后疤痕增生变硬、骶髂关节错位等情况,提出了手法整复错位骶髂关节、增加骶髂关节局部穴位及腹部疤痕区穴位针刺治疗的建议并被采用,如今逐渐恢复中的彭昱前非常开心。

  去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天心区卫计局签约共建康复专科联合体,天心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湘中医针推康复专科联盟,网点内的所有单位都可实现数据交换。如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接诊的社区医生可以将病人基本信息通过书面或视频交流的方式和湖南中医附一针灸推拿康复科的医生进行交流,上级医生便可相应作出处方下达和治疗指导。

  同盟者说

  人才梯队逐步形成

  汝城县中医医院院长陈志强:

  我们加入“湘中医”医疗联盟两年了,现在医院无论是就医环境、医疗质量还是医疗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联盟通过采取医院领导互访机制,对基层医院进行“传、帮、带”活动,为医师提供规范化培训、进修,并对重点科室进行“一对一”帮扶,不仅给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也为医院培养了优秀人才,形成了人才梯队。

  中医妇科从无到有

  新田县中医医院妇产科主任刘小红:

  以前我们妇科门诊基本呈半关闭状态。自2015年“湘中医”医疗联盟专家在我们科定期坐诊并开展远程指导后,我科的门诊人次年增长20%以上。实现了中医妇科从无到有、就诊患者从少到多的蜕变,为当地群众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重点特色专科初见雏形

  凤凰县民族中医院肛肠科主任龙再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不仅帮助我们建立肛肠科,还派权威专家长期坐诊指导,接收我科医生免费进修学习,从专业技术到专科学科建设对我科进行全方位指导。目前,我科已经发展成为医院的特色专科,也是凤凰县境内第一个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重点特色专科,年诊治病人数从建科初期的300余人次增长到4000余人次。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下载时刻新闻客户端,点击导航条“+”,添加“老年”页卡,即可每天获得最新养老资讯、产业动态、人物风采以及精彩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赵鸿 刘梨 唐江澎

编辑:黄上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