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平县委员会组织名单及诞生地原址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是华北平原上一座看似很普通的村庄。然而,就在1923年8月,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从此,一粒火种划亮天空,在广袤的农村,指引前行之路……如今的台城村,依旧绽放着热情与活力。
领命 回农村传播革命思想
初到台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澄澄的、绿油油的向日葵。台城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杰介绍,向日葵不仅象征着希望,更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村里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平顶式堂馆建筑,建筑左侧耸立着一座红色大理石圆柱,顶部一团红色的火焰正呈熊熊燃烧之势。拾阶而上,堂馆建筑上方,“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赫然醒目。这里也是当年特别支部创建者弓仲韬的祖传宅地。
为了纪念台城村的光辉历史,2009年7月1日,当地党委政府在台城村投资建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李大钊和弓仲韬的汉白玉雕像。“正是两位革命先驱的一腔热血,为中国农村革命掀开崭新一页。”讲解员袁献敏向记者介绍起这段历史:弓仲韬1886年在台城村出生,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升格为北京法政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大学毕业,在北京一所小学任教。在此期间,弓仲韬经常到北大图书馆听李大钊演讲,并到北京天桥一带的工人、市民中调查研究。1923年4月,弓仲韬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李大钊派遣回台城村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回乡后,弓仲韬卖掉自家的二十几亩地,以办“平民夜校”为名,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
创始 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纪念馆馆长马沅告诉记者,在弓仲韬的介绍下,弓凤洲、弓成山两名青年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农民党员。1923年8月,弓仲韬和弓凤洲、弓成山召开了全村第一次党员会议,并庄严宣布:“中共台城特别支部成立了!”到1924年8月,安平县已有党员20人,党支部3个。为了加强对全县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弓仲韬召集三个党支部的代表,召开了安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委。
在安平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看来,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其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农民的彻底解放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发展 多位党员参与抗战
83岁的村民弓铁国表示,“当时人们对弓仲韬做的事都不理解。一是因为他家境好,他为了筹钱办平民夜校,把地卖了,亲戚邻居觉得这种做法‘败家’;二是当时革命工作非常危险,他母亲去世时连夜发丧,国民党特务要抓他,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弓仲韬变卖田地解决办学和办公经费,又变卖家产开办工厂解决贫困党员的生活,到1934年时,他的家产所剩无几。在他影响下,全家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父母和大女儿弓浦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村里大多数人才真正认识到弓仲韬做的那些事情的意义。”弓铁国说。
不过,今年96岁的张玉俊却理解弓仲韬的付出。张玉俊的父亲张志洪,1925年由弓仲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台城支部最早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受父亲影响,张玉俊16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边在妇救会工作,一边开展地下工作。张玉俊的丈夫张清河则在一家肉店当会计。夫妻俩利用工作便利,经常负责掩护地下党员。日军攻入安平县城后,张玉俊不幸被捕,并要求她供出党组织信息。面对日军严刑拷打,张玉俊始终没有透露其他党员下落,日军只好无奈将她放了。
李建抓介绍,整个抗战期间,先后有50多位英雄的台城人,或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或惨遭杀害英勇就义,将生命和热血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传承 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如今,红色薪火仍在台城继续传递着。“让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弓仲韬当年的诺言,激励着一代代台城儿女为之奋斗。台城村村委会会议室墙上,记载着台城村历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姓名及任职时间。“能将名字与革命先辈连在一起,不仅是光荣,更是鞭策!”杨新杰说。
上世纪70年代,村党支部带头打出37眼机井,让昔日的旱地变成肥沃的水浇地。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砖厂、面粉厂、苗圃场和织网厂陆续建成。2007年,台城人又率先做起丝网加工。杨新杰告诉记者,2019年1月,台城村以村集体名义成立河北仲韬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景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生态采摘等项目,建设新时代红色文旅主题村落,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如今,靠着丝网加工、红色旅游、向日葵种植,台城村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弓仲韬开创的“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台城精神,已融入历届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血脉,让台城村历经风雨,破茧成蝶。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武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