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73岁的胡佩荣打了一辈子篮球,一家三代出了5个篮球裁判。子承父业,往往传为美谈。不过随着时代变化,是否一定要“子承父业”,不同的家庭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和选择。
传承:一家三代5个篮球裁判
从中学开始打篮球,胡佩荣坚持了60年。他在嘉兴篮球圈小有名气,是国家一级篮球裁判。而最令他自豪的是,他把自己篮球爱好在后辈中成功播散并开花结果。
胡佩荣认为,培养兴趣要从小就开始。在儿子9岁时,胡佩荣就带着他去球馆练球。儿子读初二时,加入校篮球队。为了鼓励儿子打球,胡佩荣还组建了一支父子篮球队。儿子上大学时在体育学院学田径专业,但受父亲影响,整天泡在篮球馆。最终,儿子在2009年晋级为篮球国际级裁判。
此外,胡佩荣认为氛围也很重要。在他们家庭微信群,大家平时聊得最多的也是篮球。胡佩荣的孙子胡宇衡1996年出生,受家庭影响,也是从小热爱篮球,如今也成了国家一级裁判。加上女儿女婿,胡佩荣他们这个大家庭中有了5位篮球裁判。
苦恼:劝学医逼得女儿出走
胡家的事令人羡慕,但在湖北襄阳59岁的陈科看来,是否“子承父业”,“更多要看子女个人选择”。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陈科也一直希望女儿能当个“医二代”:“从小就带她在医院大楼里玩,熏陶治病救人的理念。”陈科希望女儿学医,除了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外,还觉得自己在圈子里有一定人脉,能帮到女儿。但女儿却没兴趣做医生。2016年高考,陈科要女儿填医学院,女儿离家出走躲到同学家。最后,陈科妥协,让女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强扭的瓜不甜。”深圳62岁的肖亚玲深有同感地说,“我有个侄女也被父母逼着学医,她自己完全不喜欢。毕业后,她不愿去医院上班,宅在家里几乎患上抑郁症。最后,她父母只好放弃。侄女转行当司仪,父母帮她开起婚庆公司,日子过得美美的。”
建议:可以培养,但不强迫
76岁的尚剑兴生活在湖南长沙,从他父亲起到他孙辈,一家4代都有当教师的,“我们家现在11口人,有7人是教师”。他家如何做到“职业传承”的呢?尚剑兴认为,一定要区分好培养与强迫的界限。
受父亲影响,尚剑兴当了老师,后来他希望子女也能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他对3个子女从小严格教育,灌输教书育人的信念。孩子们学习好,都考了大学。但在填志愿决定职业时,尚剑兴却将主动权交给子女:“我教会他们读书成才的本事,当不当老师,并不强迫。”大女儿选择成为老师,儿子和小女儿成为警察和公务员。到了孙辈这一代,尚剑兴更开明,鼓励他们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只有孙女因从小就受尚剑兴的影响,选择报考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60岁的林桂芳和老伴在西安卖了30多年凉糕。子女们都嫌摆摊累,不愿接手,差点让林桂芳的好手艺后继无人。西安的外国游客多,林桂芳苦学英语,用英语跟外国客人吆喝。结果,林桂芳的店成了“网红店”,生意更加火爆。“(后来)儿子和女儿都愿跟着我继续开店,学习凉糕手艺。”林桂芳说。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武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