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许多打着天然健康、无糖零脂肪的麦片、能量棒、饮料等成了大众追捧的“网红食物”。其实,在营养专家看来,很多所谓的“健康食品”并不健康,很多人在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税。
网红麦片暗藏健康陷阱
“健康美味”“安全营养”……打着这些旗号的网红麦片受到追捧,它们加入了果干、酸奶粒、巧克力、坚果等原料,看起来似乎营养全面。
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这类麦片虽然口味更好,却藏着不少健康风险。以麦片中的果干为例,在加工过程中,水果中的水分丢失,糖分得到了浓缩,因此与同质量的鲜水果相比,果干热量更高。并且,一些猕猴桃干、芒果干等往往要加入大量糖,否则果干会太酸。
朱毅建议,大家平时最好选择用燕麦粒熬粥,或选择纯燕麦片冲泡燕麦粥,再搭配一些新鲜水果和坚果,这样既能规避添加糖的健康陷阱,还能保证丰富维生素的摄入。
吃代餐食品可能更易长胖
今年以来,在电商主播的引领下,各种网红代餐食品如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饼干、代餐面包、代餐粉等C位出道,迅速蹿红。“一边吃、一边瘦”“有效减肥不反弹”“一瓶可以节省2小时运动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这些代餐食品的宣传标签。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代餐食品并不能真正减肥。”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说,如果单纯长期吃代餐食品,等同于节食减肥,减掉的是水和肌肉,表面上体重迅速减轻,但随着肌肉的流失,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迅速回到原来的体重。如果反复折腾,还会形成易胖体质。一般而言,代餐食品主要针对超重和肥胖人群,普通减脂人群没必要食用,尤其不建议病人及老年人吃代餐食品。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提醒,很多代餐食品基本是粉状的东西,对餐后血糖控制非常不利,中老年人最好不要尝试。
“无糖食品”给人的错觉多
时下,市面上的很多“无糖食品”在中老年群体中很受欢迎。这类“无糖食品”是否代表着健康?
对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说,真正能做到“无糖”的食品很少,很多人会把“无蔗糖”“无添加蔗糖”当作“无糖”。所谓的“0蔗糖酸奶”“无蔗糖饼干”等其实可能含有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会升高血糖,且升高血糖的效率比蔗糖还高,不利于控制血糖。还有人会把“无添加糖”当作“低热量”。虽然这些产品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有些食品原料本身就含很多糖分。比如某些粗粮饼干口感粗糙,给人“健康”的心理暗示,但为改善口感会加入很多油脂,同样属高热量食物。
朱惠莲建议,在购买“无糖食品”时,应关注是否含有其他添加糖,如配料表中有麦芽糖、果葡糖浆、糊精等,不建议购买。此外,老年人应尽量多吃新鲜的天然食物,少吃声称“无糖”或“低糖”的精加工食品。
这些“健康食品”最好也少吃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食品,下面这些所谓的“健康食品”也最好少吃或不吃。
糙米卷。为了让难吃的糙米变得好吃,这些食物往往会添加不少棕榈油、盐、糖、植物油等,这样一来,其热量会大大增加。一般而言,吃下5根糙米卷就等于吃了两碗大米饭。
粗粮饮料。如果大家仔细看配料表,这些粗粮饮料中大多含有多种添加剂,长期喝这种饮料代替粗粮粥,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诱发糖尿病等。
成品高汤。这种“浓缩原汤”中有牛肉粉、鸡肉粉等调味料,多吃对身体有害。
乳酸饮料。这些饮料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而且还添加了很多成分。比如说草莓味的乳酸饮料,就很可能用了草莓味的香精。这样的饮品虽然比碳酸饮料要好一些,但对健康同样没有任何帮助。
来源:快乐老人报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