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天心区打造养老综合体,给足老人安全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金慧 莫坤 陈治平 编辑:黄靖康 2020-11-03 17:12:38
时刻新闻
—分享—

背靠沙发,脚做足浴,头上带着蒸汽眼罩……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街道的张奶奶,很会养生,10月29日一大早,就来到家门口的巴普护理院,花了15元钱享受了一把。

“以前是到处跑,现在家门口都能搞定,我每天早晚都会来。”张奶奶说,这里服务好,价格又便宜,很适合老年人。

在巴普护理院,这些都是基础的服务。除此之外,这栋临街五层小楼,集养老长期照护、康复护理服务、居家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于一体,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这里享受一站式的放心服务。

打破先例,注册湖南首家“护理院”

在2018年前,湖南没有护理院。

不同于养老院和医院,护理院是指为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94年,国家就发布了护理院基本标准,在江苏等发达省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护理院成为许多高龄老人的最佳选择。

2017年,从《快乐老人报》辞职下海的文华,决定成立一家医疗性护理院。

“当时工商注册管理系统里没有护理院这个类目。”文华先生回忆说,但是他的合伙人,资深的医药行业专业人士刘丰华先生,基于对医疗系统的深刻了解,他坚持要自己注册护理院。

于是,文华翻遍从中央到省市相关的政策文件,找到了护理院基本标准及政策支持条例等,最终通过系统外,注册成立了巴普护理院。

自此,湖南有了第一家护理院。

先行先试,长沙培育出医养融合的幼苗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叫“护理院”,“养老院”不行么?

虽然只差两字,但意思却截然不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护理院属于医疗机构,养老院属于生活照料机构。

老人没有生病的时候,可以在养老院里生活,生病了可以去医院住院治疗。而如果一个慢性疾病缠身的老人,是住在医院呢?还是住在养老院呢?住在医院的话,高昂的医疗费是很多家庭所无法承担的,而住在养老院的话,老人还需要康复治疗。这个时候,就需要住在有护理院的养老院里了,这既可以满足他康复护理需求,也可以满足长期照护的需求。

那为什么一直以来,医养融合难以突破这个关键问题呢?主要难在“医”和“养”难以界定,这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既要确保老人安享晚年,又不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对老人‘医’和‘养’做了明确界定。”巴普护理院院长巫奇向记者介绍,作为长沙医养融合长出的第一株幼苗,巴普护理院先试先行,把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居家上门、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相交融,真正让老人在15分钟生活圈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实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理念。

在护理院前台,记者看到每位老人都有单独的健康台账,1楼供老人打牌娱乐,还兼顾了医院门诊,2-3楼是住院部,满足老人看病住院的需求,4-5楼是养老院,失能失智老人在其中可以得到精心照护。

一街一中心,天心区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沿着巴普护理院往前走,古老的白沙路上,曾经的长沙城中心,如今扎堆聚集了白沙泉老年公寓、青山祠社区养护中心等多家大型养老机构,可谓是“养老一条街”。

放眼整个天心区,不仅培育了湘民康养中心、融城养老院、葆真堂养老中心等一批医养深度融合示范机构,还引进了保利地产、华润置地、湖南发展等一批品牌实力企业兴办养老事业,全区养老服务机构“量”“质”跨越式提升。

据了解,目前天心区大力铺排养老服务项目,强保障、优服务、补短板、建体系,以绘好一幅蓝图、完善一张网络、守住一条底线、探索一套模式“四个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擦亮“养老在天心”民生品牌。天心区获评“全国第三批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天心区养老事业“第一民生品牌”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两三年之后,全区将实现每个街道建成一个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建设一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点全覆盖,基本建成南部新城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年均养老床位增加20%以上,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逐步实现老年人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亲情的陪伴下颐养天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金慧 莫坤 陈治平

编辑:黄靖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老年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