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做儿女的想自己照顾又得顾及工作,把老人接去养老院又不放心。2017 年 10 月,长沙在雨花区首试“邻家照护”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打破常规嵌入成熟的居民小区,让老人即能得到专业的护理,又方便子女随时探望。这一创新模式很快得到老人和家属的认可,在长沙市区内得以推广。
发现新模式,试点成功后迅速推广,是长沙近几年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的常态。长沙市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一面是加速的老龄化与井喷的养老需求,一面是养老设施不够,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快速的老龄化和持续增长的养老需求让长沙不敢懈怠。公办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虚拟养老、文化养老……在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上,长沙大胆探索和创新,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已逐步成形。
析情势 养老服务业“五化”建设刻不容缓
公办养老机构难进、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为继,老年人对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增多,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巨大……目前,长沙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 143.62 万人,65 岁以上 95.76 万人,80 岁以上 18.32 万人,90岁以上 1.68 万人,100 岁 268 人;完全失能 3.18 万,部分失能 18.79 万。
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诸多问题,需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逐年增多。如何应对老龄化加剧现状,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保障,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政府推市场运作,机构向社区延伸,运营由品牌连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业“制度化、市场化、多样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理思路 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养老服务业制度化
深度研究长沙老年人口现状和需求以后,在获批全国首批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基础上,2015 年,长沙以市政府 1 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各方面加大养老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随后,相继出台并落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医养融合发展规划、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公办机构评估轮候、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从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为深化养老“放管服”改革,2019 年 1 月,长沙再度以市政府办公厅 1 号文件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新时期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现正在出台老年人能力评估实施暂行办法,养老机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细则等配套政策文件 , 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渐成熟。
养老服务涉及面广,是事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为此,长沙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32 个部门和区县(市)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形成整体合力。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养老设施布点规划,将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任务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加强考核督查。
谋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走上市场化
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养老服务产业供给不足等问题,长沙打破行业壁垒,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对于长沙市主城区建成并投入运营,床位在 100 张以下的小型养老机构,在给予建设运营补贴的同时,还给予 15 万元 / 家的设施改造补贴。政策出台后,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长沙市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从原来的4 家增至近 30 家。该模式一改传统养老机构“投资大、周期长、入住缓、盈利低”的弊端,依托品牌连锁运营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盈利,对养老机构发展和盈利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鼓励条件成熟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全市连锁运营 3 家以上 3A、4A 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机构,在原有运营补贴基础上,每年再给予 4 万元的运营补贴。对全市连锁运营5 家以上、且已注册养老服务品牌的专业机构,再给予 20-30 万元的一次性品牌扶持补贴,全市已有 12 家民办养老机构获得该项补贴。目前全市 90% 的 3A 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社会力量运营。
在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下,康乃馨、吉祥凤凰城、青松老年公寓等一批民营养老机构继续扩大规模,未名谷健康养老项目、森馨舒老年公寓、天伦乐园老年公寓等一批新的大型养老项目开工建设,和乐桥驿康养中心和青山颐年老年公寓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红枫康乐三期等一批项目正在酝酿洽谈之中。这些项目总计划投资 90 亿元,长沙市养老市场环境日趋成熟。
炼创新 积极探运营模式打造多样化
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长沙从未停止奔跑。
早在 2009 年,雨花区率全省之先,踏上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探索之路,将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经营权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将福利中心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作为湖南省内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探路者和拓荒者,多年稳定运营,赢得了业界和群众的口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尝到了甜头后,长沙不断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实现公办养老机构运营创新,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机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在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入住评估轮候制度,逐步实现多方共赢。
继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后,长沙又大胆地通过“医养融合”实现养老机构服务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主要服务失能、半失能及慢病老人。
目前,全市共建成有养老机构 187 家,其中乡镇敬老院 101 家,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6 家,民办养老机构 80 家;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272 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629 家,总床位达 4 万余张,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城市农村统筹发展,大小机构协同发展,高中低端全面发展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格局。
育品牌 连锁化经营,星级制评定
持续释放的养老政策红利引导下,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和各色的养老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长沙涌现出了康乐年华、红枫、康乃馨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营养老服务品牌。
抓住部分养老品牌形成辐射全国的连锁发展态势的契机,长沙狠抓品牌建设,建立星级评定制度和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开展“复合式社区小型养老机构”的养老事业发展计划,主张“政府推市场运作、机构向社区延伸、运营由品牌连锁”的理念,鼓励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深入社区,在居民家门口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和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机构,鼓励社区将小微型养老机构交由专业化组织运营的服务新模式,实行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支持、专业服务机构运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家庭的认可,也为全省养老
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定标准 质量建设下功夫,专业化显成效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养老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从“量”到“质量”,长沙以标准化为引领,促养老质量提升。
一方面,长沙成立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机构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设计长沙市养老服务标识,统一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牌,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观更为统一、明确,老年人获取服务更为直接、便捷。
另一方面,扶持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发展,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创评活动。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清单、服务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办法,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内容、流程进行指导和规范,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并建立长沙市养老服务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施纳入平台管理,结合人脸识别等技术,对服务项目、服务人次进行统计,逐步实现政府补贴与服务人次、服务质量挂钩,更为有效地提升长沙市养老服务品质。
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长沙不断加大养老服务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建设,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每年组织为老服务人员开展护理、消防、食品安全等职业培训,目前已共计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 3500余人。不仅如此,还在长沙民政学院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
从 2015 年起,长沙设立“养老护理员节”,连续 4 年开展“十佳护理员”评选活动,通过比赛和奖励的形式,激发养老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护理知识、持续提高护理能力的热情动力,推动全市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向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2014 年,长沙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16 年被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卫计委分别获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城市以及医养融合改革试点城市。2018 年长沙市养老服务工作在湖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推介。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上,长沙走在了湖南前列,发挥了省会城市应用的引领示范和龙头表率作用。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黄上润 周娜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