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购物节其实不止一天。但凡参与其中的人都知道,“6·18”福利一直把营销的“战火”延续到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作为疫情中的首个线上购物节,消费者压抑了几个月的“剁手”冲动,电商巨头们力度前所未有的补贴,品牌商沉重的去库存压力,过去一年来如火如荼的直播大潮,在“6·18”前后碰撞、交融,迸发出耀眼的能量,也让人感受到背后宝贵的创新价值。
积极的情绪通过“6·18”传递了出来。环顾全球,很多经济体此刻仍在疫情中挣扎。我国少数地方的疫情虽稍有起伏,但民众的心态已日渐成熟。“6·18”购物节的运行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巨头的下单金额均创了新纪录。市场主体不断增长的创新创业信心,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韧性在不断增强。
“线上购”“线上销”的趋势通过“6·18”持续深化。购物节期间,湖南总销售排名位居全国第14名,累计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迅猛,其中25岁以下年轻人群增长30%,46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增长32%。两端用户数的增长,表明疫情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许多中小微企业也正在熟悉线上生意,比如直播带货、数字金融等,过程中虽不乏挑战,但长远看线上比重的加大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6·18”下沉市场的持续扩大,说明小镇消费在“升级”。湖南省内三到六线城市用户的消费额位居全国排名第10名,用户增长40%以上。六线城市配送订单的增长是一线城市增幅的150%,“24小时达”正在覆盖更多边远地区。这一数据表明在需求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得到满足;在供给端,边远地区快递团队迅猛增长对解决就业也是一大利好。
观察“6·18”,科技力量的加持也很是显眼。AR试装、试妆、试鞋体验人数暴涨;不少行业根据卖场1∶1复刻线上虚拟店,开启沉浸式3D购物;物流仓里,号称“鹰眼侦察兵”的全景扫描技术,“身怀绝技”的拣选机器人大显身手。购物节一方面让创新科技有了练兵场,同时也让购物节本身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当然,这场购物节也不是尽善尽美。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以及参与者的社会诚信,经过实战后也暴露了一些短板,补好补强这些短板无疑就是努力方向。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金雨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