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苏州硕房庄社区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接”仪式,82岁的沈玉英正式卸任护楼护巷队的相关“职务”,将红马甲“战袍”交到了60岁的“年轻后辈”胡金援手中。
当下,各种老年社团十分活跃,为了团队更好地发展,新老交接是常事。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老年社团组织因青黄不接,有的“一把手”辛劳十多年仍在岗奔波;有的团队则因为草率交接,导致队伍“走样”散伙。社团换新,找个“接班人”真那么难吗?
教训:草率交接致队伍散伙
沈玉英在护楼护巷队干了24年,同批入队的队员们年龄偏大,如果大家同时“退休”,队伍自然会垮掉。幸好,这两年队里来了几位刚退休的“年轻人”。沈玉英这才敢动“退下来”的念头,“一来我们真干不动了,二来要给年轻同志机会”。
要不是因为老伴需要照顾,北京市68岁的王品也舍不得提前找“接班人”。王品每年都会去三亚过冬,在当地带起了一支100多人的水兵舞队。2017年,王品的老伴查出患有直肠癌,她必须回京陪老伴。临走时,王品把队伍托付给一位和她要好的姐妹。王品本以为两人关系好,“新队长”会帮她照顾队员。可王品刚回北京不久,就有队员接连投诉:“新队长收费涨价了”“她脾气太大了”……王品只能抽空安抚队员。可没过几天,当她再次打开微信群,发现一半的队员退了群,“大家都埋怨我,当时离开时应让大家投票推选一位临时负责人”。
经验:工作备忘交给“新人”
相比而言,沈玉英则考虑周全,还注重“仪式感”。
退休前,她经常给“新人”上课,“要经常抛头露面,让社区居民都认识你”。她还养成了记账本的习惯,“巡逻来回一趟总共一千多米,我走一趟要花一个小时,发现问题就记一笔”。临退休前,沈玉英把账本交给了“新人”,里面详细记载着:“家桥是无物业小区,有37个楼道、10家商铺,要多注意是否有店外经营、‘牛皮癣’等问题。西园路9号5栋的过道,最近经常有垃圾胡乱堆放,要多关注……”为了让新队员体会到荣誉感,沈玉英还在社区举办了“交接仪式”,安排了宣誓、表彰等环节,“为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心得:麻烦事做试金石
如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湖南邵阳78岁的刘刚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刘刚曾是当地老年协会会长。2018年,由于腿脚不便,刘刚决定退居“二线”,可由谁来接手他刚开始心里一直没谱。刘刚选好了几位候选人,每次出门搞活动,或者上门调解矛盾,他也跟着。刘刚发现,那些说话语气好,像后勤一样跑上跑下的人,大家给的评价最好,“而那些态度强硬的人,虽然能力强,善于安排,但说话不中听,在团队里的口碑并不好”。
刘刚还发现,麻烦事是考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当时,协会遇到了经费难题,有人建议让会员筹款。但平时话不多的会员老吴多次跑去民政部门“软磨硬泡”,最终申请到了经费。在换届选举时,老吴没有像其他竞选者一样罗列各种宏伟规划,而是以一句“我就想给大家跑跑腿”打动了大家,最终以高票当选。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