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新空巢’老人,不再依赖子女,不强求他们常回家看看……”最近,朋友圈关于空巢老人的话题和文章多了,独立、自理的“新空巢”老人乐活享受、自在养老的故事感染和启发了不少人。
近年来,城市社区出现了一群“新空巢”,他们渴望得到身边人的尊重,能够独立地做养老规划和决定。比起对子女的依赖,他们对社区、社交圈的依赖度更高。
“在外面找到了春天”
经历了1年多的独居锻炼,家住江苏南京邓府巷58岁的陈金云找到了春天。
刚退休时,陈金云无处可去。她经常偷偷去儿子家帮忙做饭搞卫生,却被儿子“赶出”家门。儿子给她报了唱歌班,当了半辈子老师的陈金云却当不了好学生,“一周只有一节课,平时还是很孤独”。
一次,社区要举办重阳晚会。路过社区居委会的陈金云被“抓壮丁”,阴差阳错进了合唱队。可能是因为当惯了老师,陈金云在合唱队经常主动负责组织训练、管理秩序,之后高票当选为队长。这回,陈金云来了自信,每周带着队员排练3次。2017年,队伍还登上南京电视台的舞台,名声大振,陈金云的“班级”一下多了100多位“新生”。她根据管理班级的方法,在团队里设了班长、组长、纪律委员等,并让“学生”按第一志愿报名参加不同分组,有治安巡查组,有文明劝导组,有艺术表演组。很多次,儿子请陈金云下馆子,都被她婉拒,儿子开玩笑:“哟,您这是在外面找到春天了,连儿子都不要了。”
“新空巢”不愿依附子女
长沙市传承社工发展中心负责人王吟经常与空巢老人打交道。他发现,很多“新空巢”渴望“被需要”。王吟接触过这样一位刚退休的“空巢”老人。老人平时经常无故头痛、失眠,去医院做了多次检查却查不出病因。经过几次辅导后,王吟找出了病因,“老人窝在家,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家人都嫌他无聊,时间一长,焦虑症就犯了”。后来,王吟带着老人在社区做义工,“做了3次义工,他的病痛全没了”。
黑龙江哈尔滨64岁的蔡菊香只有一个独女,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法国生活,家里只剩她和老伴。蔡菊香自己去学表演和指挥,还陪爱动的老伴去打球、游泳,两人一起学电脑,把家里的老照片做成了电子相册。天气好时,夫妻俩还和一些老伙伴去骑行,最远骑到了山海关。
心愿榜单中家庭聚会排名靠后
王吟了解过一些“新空巢”的内心想法,“在发挥余热和跟子女聚会之间,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出门发挥余热”。
广州市义工联曾对1000名空巢老人开展了相关研究调查。义工们以心愿榜单的形式询问过空巢老人,在最令空巢老人开心的事情中,很多人选择“能在社区等就近发挥余热”“参加自己有兴趣及喜爱的活动”“独立地做出决定”,而“当有困难时,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及支持”“与家庭成员聚会,如吃饭、散步、上茶楼等”“朋友、同学、邻居等来探访”等则排名靠后。
“这说明新一代的空巢老人,对社区和社交圈的依赖程度已高于子女和家庭。”广州义工联社工林晓芬表示。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王宇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