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还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及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志愿者协会培训部与基金部主任刘红尘,两人分别从自己熟悉的涉老专业领域结合当下老年人基本情况,解读国家未来将如何推进《规划》所部署的具体工作任务。(本报记者鲍杰)
夯实社会财富储备
《规划》指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
解读: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要想提升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实现体面养老,就要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即退休金待遇水平,首先要加强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如何提升?《规划》提出要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一方面国家应利用税收优惠的杠杆作用,鼓励单位为在职员工购买补充型的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家庭购买养老类的商业保险,让中等收入家庭大量的银行存款转变为养老型储蓄保险;另一方面,国家应大力发展长期护理险等商业保险。(孙洁)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规划》提出,要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通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
解读: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阶段,人才和劳动力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源泉。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加快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终身学习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实施发展老年大学行动计划。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孙洁)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解读:近几年我国做了不少的尝试,不断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品质。如: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制定和完善适老性住宅的建筑标准和规范等。除了居家养老,我国也逐步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的保障作用。我国还不断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积极开发适老生活用品市场,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随着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强,未来老年产品市场将会更加繁荣。(刘红尘)
科技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规划》提出,要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
解读:当前我国老人养老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养老模式。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将使老年人享受的服务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也将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水平。(刘红尘)
积极应对老龄化需各界合力
《规划》提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解读:近年来,我国适时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我国老人多选择居家养老,因而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很重要,国家近几年也在不断推进幸福家庭创建。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其次要完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刘红尘)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鲍杰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