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气温骤降,瑟瑟的冷风刮落树上的枯枝,让人不寒而栗。但宁乡青山桥镇上流村的,石某良和李某娥两位老人心里却无比温暖。在流沙河法庭龚洪胜法官的斡旋下,他们和子女们僵化的关系解冻了。
△临走前,两位老人一直握住龚洪胜的手,感谢大家为了他们的家事奔波。
父母子女闹僵了
年近七旬的石某良和李某娥身子骨还算硬朗,自10月以来,老俩口总骑着一辆三轮车跑往流沙河法庭。而两位老人频繁奔波于法庭的原因,源于他们想要找法官“帮忙”,向亲生儿子“要”赡养费。
△宁乡检察院派员到流沙河法庭支持起诉。
石某良和李某娥育有两子一女,其子女成家后都在城里安家,两位老人则独自生活在乡下老家。老两口平时自己在家喂养家禽、种植果蔬,加上三个子女零星给的赡养费,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几年前,两个儿子因老家房屋及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产生分歧,大儿子石某华不满两位老人曾表示过要将房屋及宅基地留给小儿子石某桥的做法,几年来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甚至拒绝老人到自己城里的家中居住。现在两位老人居住的房屋已被政府列为危房,需要修缮,因石某华拒绝出资,故两位老人的另外两个子女也一直没有出资修缮。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能将子女们告上法庭。
融情调解化纠纷
两位老人走进流沙河法庭时,法官干警就会主动了解情况并提供帮助,但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且不懂如何准备相关的起诉材料,流沙河法庭的法官龚洪胜便将案情反映给了宁乡市人民检察院,希望他们能对两位老人提供支持与帮助。检方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员来到流沙河法庭,对两位老人的诉求进行了解,决定支持两位老人起诉。
立案后,龚洪胜考虑该案为赡养纠纷类的案件,如果直接依法判决,无疑是在已经出现亲情裂痕的伤疤上“撒盐”,不利于后续家庭关系弥合,便又将案件反映给了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支两委,希望联合大家,对该案进行融情调解。
于是,龚胜洪组织人民调解员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以及三个子女来到两位老人家中,对该案进行调解。大家首先与石某华进行了沟通,但他表示自己的条件一般,其他两姐弟足以赡养父母生活,也有经济条件给父母修缮房屋或者重建房屋。加之父母曾表示过以后房屋和宅基地都给弟弟石某桥,所以他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作为子女,无论贫富,你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况且手心手背都是肉,做父母的不可能还分个厚此薄彼。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依法判决,如果不主动按判决履行将依法强制执行……”调解现场,龚洪胜告诫说。了解了不尽赡养义务的法律后果,石某华开始动摇,龚洪胜敏锐地把握住他松动的心态,继续对其释明法理。与此同时,人民调解员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也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以亲情为纽带进行感化和教育,石某华的态度终于转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大家庭重归于好
最终,法官在合理、合法、公平的前提下,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明确了三个子女赡养父母的方式;两位老人的房屋和宅基地以及祖业宅基地分别归石某桥所有,石某桥负责修缮房屋并为老人提供安全住房;两个老人拥有的责任田中的糯米长坵及旱土归石某华所有,若石某华需要在此基础上建房,且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则石某桥自愿将祖业宅基地与之兑换。自此,三姐弟之间的矛盾也烟消云散,都争相拉着父母的手有说有笑,更是争着要在房屋修缮期间将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居住。
临走前,两位老人一直握住龚洪胜的手,感谢大家为了他们的家事奔波,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家庭矛盾,让这个大家庭重归于好。
法官说法:
子女赡养老人是不容推脱的义务,这个案件单从法律角度来看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虽然法院判决结案能有力地促使子女承担起赡养老人的金钱支付义务。但是老人安享晚年不仅仅需要子女金钱上的支撑,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嘘寒问暖的呵护。如果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心结不解开,即便子女承担起了赡养义务,但是不和睦的阴影仍然笼罩着这个家庭。本案以先法后情的劝解方式为主,通过化解老人与子女心结为突破口,让子女认识错误,最终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家庭纠纷,使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裂缝得到修补,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朱炎皇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