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假亲人团聚 别忘食蟹健康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悦
“十一”长假,也是螃蟹鲜甜肥美时。
螃蟹味咸性寒,富含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营养价值较高。进入金秋十月,螃蟹成了很多市民家庭餐桌的首选菜品。
然而,螃蟹性寒,虽然美味但并非人人皆宜,一些人食用螃蟹后,可能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此,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朱莹教授提醒,正处在感冒、腹泻等疾病之中的患者,有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过敏等基础疾病的人群,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食用螃蟹;老人、孕妇等要慎吃螃蟹。
食蟹前“洗刷刷”
食蟹后可搭配姜茶
“螃蟹没有清洗干净就直接拿去蒸,或者没有将螃蟹蒸熟、蒸透就食用,极易引起肠胃问题。”朱莹告诉记者,在食用螃蟹前,应当注意洗净蒸透,不食用生蟹和死蟹,现蒸现吃,不宜久存。
螃蟹的体表、蟹腮、蟹胃、蟹肠、蟹心等部位,可能有各类细菌、寄生虫和污泥,若生吃或吃不干净、没煮透的螃蟹,病菌、寄生虫会随之进入人体内,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导致脾胃功能损伤。因此,吃螃蟹前,要将螃蟹浸泡于淡盐水中,让它吐出体内污物,再用刷子刷洗全身,并用清水冲洗干净。蒸的时候可将螃蟹肚子朝上,把姜放在蟹肚子上,这样既可以祛除腥臭,还可中和部分螃蟹的寒性。
蟹要吃鲜活的,不宜吃死蟹和生蟹。 螃蟹一旦死亡,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甚至产生毒素。若食用这样的螃蟹,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脾胃病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抽搐,甚至休克、昏迷、败血症等。
此外,蟹要现蒸现吃,不宜久存。一般海鲜类的食物,如果当天吃不完,很容易变质、滋生细菌。吃放置时间较久或是过夜的螃蟹,容易引起胃肠不适。
朱莹还特别提醒,食用螃蟹时,不要同时进食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食用螃蟹后,可以搭配姜汤等温性的食物,温寒中和。
三类人群慎食螃蟹 患有疾病者应禁食或少食螃蟹
为了帮女儿带孩子,来自大连的王女士近5年一直住在长沙。因为王女士是腹泻体质,且有家族性腹泻疾病,虽然她特别爱吃螃蟹,但一直以来很谨慎,也很少吃。
近段时间,王女士通过服用中药进行体质调理。眼看着腹泻体质就快调理好了,外孙女也长大了,她准备返回大连老家。想着妈妈爱吃螃蟹,王女士的女儿给妈妈准备了一桌螃蟹宴,准备为妈妈饯行。
没想到,一顿螃蟹过后,王女士又开始腹泻不止。医生表示,王女士为脾胃虚寒体质,本不宜食用螃蟹。由于王女士并未忌口,导致她出现了腹泻症状。
朱莹表示,脾胃虚寒,或是正在感冒、胃部不适、腹泻等的人,最好不要吃螃蟹,以免寒上加寒,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过敏等症状或加重病情;婴幼儿因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也不宜吃蟹;有胆石症、痛风、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对螃蟹过敏的人群,也最好不要吃螃蟹。
由于蟹肉、蟹黄富含蛋白质、胆固醇等营养物质,而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不宜多吃。
针对很多老年人认为“孕妇吃螃蟹会导致滑胎”的说法,朱莹表示,并没有绝对的必然性。孕妇如果各项指标正常,适量吃螃蟹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要多吃螃蟹,一次以一两只为宜,短时间内不宜多次吃。若孕妇自身体质偏寒,或是到孕晚期,胎儿将孕妇的胃部挤压上抬,容易出现胃部不适,应少吃或不吃螃蟹。
脾胃虚寒者贪食螃蟹 可能加重病情,建议从四方面调养
“脾胃虚寒的人也要慎食螃蟹,尤其是过多食用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及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朱莹特别提醒。
据朱莹介绍,脾胃病已经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脾胃虚寒者,又想吃点螃蟹解馋,两种食蟹方法可避免腹泻。朱莹说,一是螃蟹配酒,酒属温热,辛温的黄酒配螃蟹食用,可以中和蟹的寒凉之性,从而避免脾胃虚寒者腹泻;二是生姜配螃蟹,生姜味辛辣而性温,归脾、胃、肺经,能够温中暖胃,做螃蟹时多放点生姜可中和其寒性。不过,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若贪吃寒凉食物不加节制,会进一步影响胃肠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脾胃虚弱者主要表现为怕冷、精神乏力、脸的四周及鼻翼周边发黄,有人会出现嗜睡或睡眠不佳等情况;这类人群受凉后,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朱莹表示,这类人群最好到医院做一次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并遵医嘱进行调养。
一般来说,脾胃调养可先从饮食入手,再配合情绪、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调养。饮食方面应注意饮食规律,饥饱适中;情绪调节方面应注意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气血和平,能调控和驾驭情绪,保持乐观自信;生活起居方面,患有脾胃病的人要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季节交换时脾胃易受寒气侵袭,患脾胃病的人可以适当进行如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相对缓和不剧烈的运动,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其新陈代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罗悦
编辑: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