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丽珠(右)与患者亲切交流。米国伟摄
“李大爷,昨晚睡得好吗?”“王阿姨,今天血压正常不正常?”……每日清晨,在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病区,总能听到一个大嗓门在和老人们聊天,她就是太原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原山西省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主任、全国优秀公益人物、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十大创新人物、党的十九大代表李丽珠。
说起养老工作,李丽珠很是兴奋,19年来,这种热情、真情从未减退。2000年年底,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成立老年科——山西省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李丽珠受命领着5个人,借款80万元盖了平房小院。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李丽珠一切从零开始,不断学习、摸索、实践。
“这里收治的多为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护理工作难上加难。我每天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想更多地了解老人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李丽珠说。摸索中,李丽珠发现托老中心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于是,根据老人生活、治疗需求,托老中心组建重症监护病房、急救病房,创办怀旧室、多功能感官训练室、生活自理功能训练室,来唤起老人们的记忆,延缓机体衰退;为防止老人发生坠床意外,李丽珠把高度50厘米的床全部换掉,专门为老人设计定制了一批高度为30厘米带加护栏的低床,方便老人上下床。而2003年的一幕,让李丽珠记忆犹新。在托老中心,82岁闫老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拉着李丽珠的手说:“谢谢你的陪伴,让我在人生最后一程感受到温暖和爱。”老人的这句话深深刺痛李丽珠的心,也让她感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重大。那之后,李丽珠设置了关怀室,为老人提供安息护理服务,配备最好的设施、医生和护士,帮助老年患者消除心理顾虑,实现最后心愿,让老人平静地、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多年的实践探索,李丽珠开创了“托老、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新型模式。
“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医养结合’,也没有这个概念。”李丽珠说。直到2013年,国家明确提出“医养结合”,山西省太原红十字托老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的范本,并在全国试点推广。李丽珠自豪地说:“十几年的坚守,终于得到肯定,值!”
如今,医养结合工作越来越规范,不少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来到这里。“家属如此信任我们,我们就有责任为每一位老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老人舒心、愉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李丽珠常常和医护人员说。为老人更换导尿管、帮助全身瘫痪老人按摩护理、给失能老人清理粪便……19年来,李丽珠服务近4000多位老人,亲自为246位老人送终。“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为了一切老人。”简单的话语,却凝聚了李丽珠全部的心血,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美德。
高高的刘海儿,头发利落地盘在脑后,大嗓门,说话做事干脆利索,最喜欢穿红色套装,与李丽珠认识十几年了,这样的造型从未改变。李丽珠这样说:“红色,会让老人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不敢换发型,是因为这里失能失智的老人比较多,一换发型总有老人不认识我,就‘不听话了’;大嗓门,就是为了让老人们能听清楚。” 不论护理工作,还是自己的造型,一切都是为了老人。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李丽珠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接下来,我要把‘医养结合’经验推广出去,带出一支优秀的医护团队,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老年人,让社会都来关心关爱我们的老年人。”全媒体记者刘涛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刘涛
编辑:黄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