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养老驿站。越来越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刘平摄
去年,国内首个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试点项目——双桥恭和家园面世。和冠欣摄
“如果不给孩子添负担、只靠自己这点儿退休工资,能不能找个合适的养老院?”这几天,年过七旬的王大爷开始为自己和老伴儿未来的养老院生活做计划。每年一入冬,王大爷就喘,都是老伴儿照顾他;几个月前老伴儿摔了一跤,腿脚也不像以前利索了。“儿子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压力已经很大,住养老院的钱我们就想靠两人的退休工资。”他说。
尽量靠退休工资养老、不给孩子添负担,有这样朴素愿望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今年北京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是每月4157元,基本上每位老人月均手上能有几千元闲钱。按照这个收入,老年人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养老院?
现状
家门口的养老驿站补中端缺口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午餐前,3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边说一边做“节奏游戏”,岁数最大的一位89岁老人虽然口齿有些不清,但是一下子背出了十来句。旁边的“老伙伴”听见了,马上鼓掌叫好。
这是劲松七区的龙振养老驿站。面积不大,但容纳了60多张床位,老人平均年龄83岁。居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生活难以自理的,甚至很多都是失智老人。当天中午吃饺子,不少老人都得由护工一口一口喂;坐在椅子上怕摔了,腰上还得绑上带子。
养老驿站面积不大,建筑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米。设施上虽然比不了高档养老院内的奢华配置,但吸引老年人的是更实惠的价格。记者了解到,劲松七区养老驿站包含床位、餐食、护理服务的费用是4000元到8000元,明显低于市场上的高端养老院。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机构养老市场上,价格定在每人两三千元的养老院划为低档,8000元/人以下的划为中档,万元以上的属于高档。“2013年以前,北京价格便宜的中低档养老院较多,但之后随着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大批养老院都进入高档价位。”一位在北京从事养老院行业十多年的负责人透露。
北京市制定了“9064”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即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这几年,本市相关部门大力扶持建设养老驿站,在很多老年人口集中的社区,都有大大小小的驿站。以龙振为例,在北京太阳宫、劲松等地布局了20多家养老驿站和日间照料中心。这些养老驿站小到一顿老年餐、大到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都能满足,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档养老院的缺口。
前几天,龙振养老驿站里迎来了新成员。一对老夫妇从河北燕郊的一家养老院搬到了这里。“河北还是有点远,子女们去一趟得花三四个小时。”这也是很多老人选择住在养老驿站的原因。
劲松七区这家养老驿站里的老人大多过去就住在劲松。“家门口”的养老驿站可以给老人提供更熟悉的环境,子女也能抽空来找老人聚聚。
算账
中端养老院为何难赚钱
养老机构市场被形象地描述为“沙漏形”:高端民营养老院选择范围大,服务好、设施完善但价格贵;保障型养老机构也较多,价格便宜但服务水平较低;而卡在中间的中档养老院却数量较少。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中档养老院不赚钱,要面临很高的成本,往往入不敷出。
★人工成本高
“人工成本格外关键,是运营成本里的大头。”从业多年的中海锦年北京项目院长李想解释,养老院需要雇大量护工等工作人员,一个员工到手4000多元的工资背后是养老院要承担五险一金、管吃管住,每个员工的成本差不多七八千元。
★服务人员少
“优秀的人才不愿进入这个领域。”另一家知名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线护理人员以中年女性为主,常常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的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出于学历考虑而不太愿意真正进入养老院工作。与月嫂、保姆、医院护工相比,养老服务的责任大、风险高、薪酬低且工作得不到社会尊重,因此绝大部分年轻人在工作一年后就选择离开,护理服务人员的缺口持续加大。对于养老行业而言,经营成本最高的是人力成本,企业也难以在支付高薪酬的同时维持正常经营。
★工作时间长
工作辛苦、不规律、风险高,也让一些养老院存在招工难。李想以厨师这一工种举例说,很多厨师宁愿在饭店少挣点也不愿到养老院来工作,“一般饭店只负责两餐,而养老院要做三餐,早上5点多就得来上班,晚上7点多才能下班,一天工作时间很长。为此,很多养老院不得不采取轮班制,雇的厨师数量更是增加了。”他说。
★前期投资大
用工成本还只是养老机构运营成本中的一部分。想建养老院,得先拿地,拿地就得支付一笔土地出让金;下一步建设施工,还得根据标准和要求给养老院内部配备专业的设施设备——这里面的每一项投资数目都不小。记者获悉,即便是劲松七区里1100平方米的养老驿站,每年的房租也得有几十万元。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去年5月,北京多部门发布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将根据驿站服务收费流量总和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补贴。
样本
25%政府出资+75%市场化运营
公建民营新模式降成本
上个月,房山长阳一家名为“随园”的养老中心开放。养老中心整体规划占地5万平方米,共有7栋楼,770张床位、475套房间。与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这处养老院的床位有25%的床位由房山区民政局管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只有剩余的75%采用市场化运营。
但这并没有影响养老院的配套设施水平。据介绍,园区内有超过35%的绿化景观空间,规划了健步园、悦舞园、康养园和益趣园四大功能景观空间,整体占地1.6万平方米。园内还设有阅读视听、棋牌运动、书画音律等20余个功能空间。外部环境方面,除了紧邻地铁方便家属探望外,5公里范围内配套有房山区良乡医院,30分钟左右车程可到达天坛医院等。
但这家养老院并没有挂出来几万元的价位。目前面向社会运营的人均综合月费5700元起,包括房费、餐费、服务费。如果需要护理服务,再额外承担相关费用。
换做其他养老院,开出这个价位很可能导致无法运营。之所以随园能够维持运营,是因为这处养老机构采用了全新的公建民营模式。这是北京市场上少有的大体量政企合作、公建民营式养老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装修完成,交付北京万科运营;万科在此项目上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二次装修改造,但并不具有项目所有权,只有经营权。
北京万科养老合伙人张银介绍,北京随园养老中心25%的床位主要是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由政府决定可以入住的老人及费用价格;剩余的75%则由北京万科进行社会化运作,用来弥补那25%的床位投入。“后期运营中,在同一护理等级,两边享受无差别的服务。”他说。
由于没有前期投资建设的高投入,养老院总体运营成本大幅降低,老百姓承担的费用也就相对较低。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由政府提供养老场地,可减少民营企业前期投入,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在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上。同时,部分床位供政府管理使用,也能保障低收入老人住得起、有得住。
像随园这样的高标准、中价位养老院未来能否越来越多?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版)》,为普惠养老的“城企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按照这一方案,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这一方案敲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普惠导向,即支持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性养老项目,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市发改委、民政局已经在征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服务专项行动备选养老服务企业及储备项目,符合条件的每张床位将可获得2万元标准的资金支持。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黄靖康